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洪威
强大的威力。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天资神策,人仰洪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适从江臬娶妇而归,不意途陷盗窟,幸蒙拯救,德戴二天!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分類:强大威力
《漢語大詞典》:镇摄(鎮攝)
(1).犹统摄。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 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今北边诸将及 懿 ( 司马懿 )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
(2).以威力使畏服。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 巴西 广袤千里,户餘四万,若於彼立州,镇摄华 獠 ,则大帖民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今统数万之众,而不能镇慑人心,此败亡之道也。”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 木木 几次想开口问爸爸今儿干吗回得这么晚,却被爸爸那种有重心事一般的眼光镇慑着。”
(3).镇定,集中使不分散。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七:“﹝ 黄公俊 ﹞闭了眼,镇摄着精神,突听见有许多人走来的足步声。”
《漢語大詞典》:遂威
展示威力。国语·晋语八:“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於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是遂威而远权。” 韦昭 注:“遂,申也。”
《漢語大詞典》:灵体(靈體)
(1).神灵的体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泝。”
(2).飘逸的形体。 晋 傅咸 《羽扇赋》:“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
(3).具有神奇威力的物体。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这时的宗教渐渐离开自然界和物质,神遂全为离于现实界的不可思议的灵体。”
(4).指人。人为万物之灵,故称。 许地山 《空山灵雨·光的死》:“因为他走的时候脸上常带着很忧郁的容貌,所以一切能思维、能造作的灵体也和他表同情。”
《漢語大詞典》:畏迫
畏惧。《文选·曹冏〈六代论〉》:“ 吴 楚 凭 江 ,负固 方城 ,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姦情散於胸怀,逆谋消於唇吻。” 李周翰 注:“言其虽有篡 周 之心,而犹畏惧同姓之国。”
威迫。用威力强迫。魏书·司马叡传:“ 叡 畏迫於 敦 ,居常忧戚,发病而死。”
《漢語大詞典》:电鸷(電鷙)
喻军队行进之速和威力之猛。 汉 孔融 《荐谢该上书》:“王师电鷙,羣凶破殄。”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若夫连营百将,带甲万伍……水执黿鼉,陆拘羆貅;异党之寇,大邦之讎,电鷙雷击,莫不繫纍而为囚。”
分類:军队威力
《漢語大詞典》:骋锐(騁鋭)
显示威力。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此诸君,非能攻城野战,折衝拓境,悬旌効节,祈连方,转元功,骋鋭絶域也。”梁书·武帝纪上:“公爰命英勇,因机骋鋭,气冠 版泉 ,势踰 洹水 。”
《漢語大詞典》:威厌(威厭)
以威力制服。后汉书·何进传:“《太公六韜》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
《漢語大詞典》:威栗
谓使人战栗的威力。 唐 柳宗元 《贞符》:“帝庸威栗,惟人之为。敬奠厥赋,积藏於下,是谓丰国。”
分類:战栗威力
《漢語大詞典》:威攘
以威力攘除。明史·屈伸传:“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无创艾之意,非王者威攘之道。”
分類:威力
《漢語大詞典》:威绥(威綏)
以威力使之安定。 唐 白居易 《册新回鹘可汗文》:“舟车之所及,日月之所照,威绥仁董,罔不嚮化。”
分類:威力安定
《漢語大詞典》:脩威
施加威力。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朝廷以彼戎款顺,方用柔怀,不欲脩威,恐成生事。”
分類:施加威力
《漢語大詞典》:金威
秋令的威力。 唐 刘威 《旅中早秋》诗:“金威生止水,爽气遍遥空。”
分類:秋令威力
《國語辭典》:重武器  拼音:zhòng wǔ qì
威力强大、射程较远的武器。如大炮。
《國語辭典》:重型  拼音:zhòng xíng
指重量、体型、功效或威力上特别大的机器、武器或车辆等。如:「重型机车」、「重型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