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痘疹
因患天花出现的疱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痘疮:“升麻解毒,散痘疹前热。” 清 朱奕梁 《种痘心法·论痘源流》:“痘疹之源,本於父母媾精时慾火藏於婴孩之命门,所谓先天之毒是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那步军》:“自是小儿多患痘疹,百无一生。”
分類:天花疱疹
《漢語大詞典》:天疮(天瘡)
旧称天花。《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原》:“天疮之名因天禀,疮形如豆痘名居。”
分類:旧称天花
《國語辭典》:种痘(種痘)  拼音:zhòng dòu
把痘苗接种在人体上,以预防天花。也称为「种牛痘」、「种花」。
《漢語大詞典》:面豆
亦作“靣豆”。 即天花。也称面痘。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先生讳 黯 ,字 希孺 ……十岁能诗,十三袖诗一通,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靣豆新愈。” 清 梁同书 《日贯斋涂说》:“面豆医家所谓天花,未有入诗者,此其剏见也。”参见“ 天花 ”。
分類:天花
《國語辭典》:天花  拼音:tiān huā
1.病名。天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而人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天花可以在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其致死率约1~30%,发病时会发疹,是在脸、手臂与腿出现浓密的疹子,这些疹子圆、紧绷并深深的包埋在皮肤,且在1~2天内产生,而后遍布全身。病变会转变成脓泡,在出疹的第2周,病变处开始变乾,约3~4周结痂处会剥离脱落。其他症状包括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等。世界卫生组织于西元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根除,并全面停止施打牛痘疫苗,天花成为第一个由人類从自然界根除之疾病。
2.雪花。宋。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也作「天华」。
《漢語大詞典》:麻粒
指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疤斑。 茅盾 《子夜》七:“ 三先生 大概还记得这个 姚金凤 ,瘦长条子,小圆脸儿,有几点细白麻粒,三十多岁。” 茅盾 《子夜》十三:“ 姚金凤 那细白麻粒的小圆脸在煤油灯光圈下一闪。”
《國語辭典》:麻点(麻點)  拼音:má diǎn
似麻子的斑点。
《漢語大詞典》:痘浆(痘漿)
(1).痘疱中的浆液,含有天花或牛痘的滤过性病毒。《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痘浆种法》:“择小儿出痘之顺者,取其痘浆以棉拭之,分男左、女右,塞入鼻中,亦能发痘。”
(2).指痘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但也不能就决定我对于牛痘已经决无感应,因为这校医和他的痘浆,实在令我有些怀疑。”
《国语辞典》:痘疹娘娘  拼音:dòu zhěn niáng niáng
民俗中对痘神的俗称。传说专管小儿出疹子、天花,其诞辰为农历十一月初一。《红楼梦》第二○回:「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众人忌煎炒等物。」
《漢語大詞典》:倒靥(倒靨)
天花患者疮毒外发时身上脸上长的疱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其孙方三岁,发热七日,疮出而倒靨色黑,脣口冰冷。”《医宗金鉴·面部吉凶论·倒靥》:“倒靨浆清陷不红,痘壳皮皱痂不成。”
《國語辭典》:出花儿(出花兒)  拼音:chū huā ér
出痘。《金瓶梅》第九○回:「后边月娘看孝哥儿出花儿,心中不快,睡得早。」《红楼梦》第二一回:「你家女儿出花儿,供著娘娘,你也该忌两日,倒为我脏了身子。」
《國語辭典》:传染病(傳染病)  拼音:chuán rǎn bìng
将病原体传染给别人的疾病。这些病原体大都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经由口、呼吸道、直接接触而感染,或是藉由昆虫与动物的散播而传染。
《國語辭典》:牛痘  拼音:niú dòu
发于牛体内的痘疮。
《漢語大詞典》:痲子
(1).痘疮。《万氏家传痘疹心法·痲疹》:“俗名痲子者,火疹也。治法与痘不同,盖痘之治药,有温有凉,若痲疹,惟有清凉解毒耳。”
(2).脸上有天花疤痕的人。 清 范寅 《越谚》卷中:“痲子,面有痘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