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6,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声息
仙梵
欬唾
人籁
晓声
玲玲
交鸣
边吹
豺声
许许
铿轰
响声
北音
仙磬
铿纯
《國語辭典》:声息(聲息)  拼音:shēng xí
1.消息。如:「互通声息」。
2.声音、动静。《西游记》第三○回:「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著牙,忍著腿疼跳将起去。」《文明小史》第四回:「走到一家门口,把马拴在树上,听了声息俱无,想是已经睡了,不去惊动。」
《漢語大詞典》:仙梵
指道教徒诵经的声音。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值雨访李庚初炼师》诗:“斋宫仙梵静,花殿幽香闭。”
《漢語大詞典》:欬唾
(1).比喻声音,谈吐。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 羽 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九:“文章似 扬 马 ,欬唾落明珠。”
(2).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旧唐书·王武俊传:“势同患均,转寇讎为父子欬唾间。”
《國語辭典》:人籁(人籟)  拼音:rén lài
1.人所发出的声响。如:「在这深山的夜里,人籁静息,只听得虫鸣蛙唱,此起彼落。」
2.箫声。《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
《漢語大詞典》:晓声(曉聲)
(1).指晓鼓之声。 唐 李贺 《官街鼓》诗:“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2).喻先导者的声音。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惟苓落既久,思想大荒,虽冀履前人之旧迹,亦不以猝得,故直近十七世纪中叶,人始诚闻夫晓声。”
(3).懂得音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國語辭典》:玲玲  拼音:líng líng
拟声词。形容玉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声律》:「则转声于吻,玲玲如振玉。」
《漢語大詞典》:交鸣(交鳴)
指交织在一起的声音。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诗:“那是海中的涛声?空中的风声?可还是--罪恶底交鸣?”
分類:交织声音
《漢語大詞典》:边吹(邊吹)
(1).古代边地所用的吹奏乐器。 唐 韩休 《奉和御制平胡》:“叠鼓摇边吹,连旌暗朔云。” 唐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郊云驻旌羽,边吹引金鉦。”
(2).指边地吹奏乐器吹奏出的声音。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贺牛相公状》:“望京华而甚遥,听边吹而增欷。”
《國語辭典》:豺声(豺聲)  拼音:chái shēng
比喻恶人的声音凶猛如豺。《左传。文公元年》:「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漢語大詞典》:许许(許許)
甚少,极少。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诸军因噪曰:‘我辈劳苦塞上数年,仅得许许,更夺人刀下食乎?’”
《漢語大詞典》:铿轰(鏗轟)
(1).形容声音洪亮。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照耀珠吐月,鏗轰鐘隐雷。”
(2).指洪亮的声音。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轰。”
分類:洪亮声音
《國語辭典》:响声(響聲)  拼音:xiǎng shēng
声音。如:「别弄出任何响声。」
《國語辭典》:北音  拼音:běi yīn
1.北方语音。如:「他操一口北音。」
2.北方的音乐。《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漢語大詞典》:仙磬
指僧寺或道院中敲磬的声音。磬,状如云板,鸣以集众。 唐 卢肇 《题甘露寺》诗:“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清 王梦庚 《游青城山》诗:“峰围仙磬深难散,月避神灯眼愈明。”
《漢語大詞典》:铿纯(鏗純)
(1).形容声音洪亮和谐。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元祐二年)·勾杂剧》:“金奏鏗纯,既度《九韶》之曲;霓衣合散,又陈八佾之仪。”
(2).指洪亮和谐的声音。 宋 韩琦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诗:“无诗尚欲两手拊,何况《大雅》之奏闻鏗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