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4,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牌子
作兵
营卒
散卒
营伍
退兵
罗落
甲楯
兕甲
行夫
小卒
愤兵
健勇
军丁
部卒
《國語辭典》:牌子  拼音:pái zi
1.商品的名称。如:「你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
2.词曲的调子。如:「你唱的是什么牌子?」
3.衙门役卒。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梢公云)知道了,慢慢的来牌子,昨晚那个女孩儿在那里。」也作「牌头」、「牌军」。
4.凭据、票单。《红楼梦》第一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5.宋人以金漆版代替书帖与朋友往来,称为「牌子」。参见「简版」条。
《國語辭典》:牌军(牌軍)  拼音:pái jūn
衙门役卒。《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著外郎录了王青口词,押了公文,差两个牌军押著王青去捉拿三人并洪三。」《水浒传》第二回:「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也作「牌头」、「牌子」。
分類:衙门差役
《漢語大詞典》:作兵
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梁书·武帝纪下》:“ 晋 、 宋 、 齐 三代诸陵,有职司者勤加守护,勿令细民妄相侵毁。作兵有少,补使充足。”
《漢語大詞典》:营卒(營卒)
士兵。宋史·贾昌朝传:“今营卒骄惰,临敌无勇。”明史·兵志一:“营卒素骄,有疑其为变者。”
分類:士兵
《漢語大詞典》:散卒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战国策·魏策一:“臣闻 越王 勾践 以散卒三千禽 夫差 於 干遂 。”史记·朝鲜列传:“将军 杨朴 失其众,遁山中十餘日,稍求收散卒,復聚。”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绣 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宋 秦观 《谋主》:“昔 张綉 以精卒追 魏 师, 贾詡 以为不可,已而果败;既又请收散卒而攻之,已而果胜。”
(2).零散的士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发 江 淮 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给牛一头,治田五十亩。”
《漢語大詞典》:营伍(營伍)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國語辭典》:退兵  拼音:tuì bīng
1.撤退己方军队。《三国演义》第九回:「臣等特来报雠,非敢造次。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2.使敌兵退却。《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只怕除掉银钱之外,也没有第二个退兵的妙策。」
《漢語大詞典》:罗落(羅落)
亦作“ 罗络 ”。
(1).截捕禽兽的用具。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於泽矣。” 王先谦 集解引 郭嵩焘 曰:“削格、罗落皆所以遮要禽兽。”
(2).用网或绳捕捉。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 晋 郭璞 注:“谓罗络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黄州野人》:“见为人而毛者,搏之则逝,追之不及,百计罗络,因结绳置壠间而获焉。”
(3).布列。《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 吕向 注:“罗落,布列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为 蓬莱 、 方丈 、 瀛洲 诸山,高出水百餘尺,臺观殿阁,罗络山上。”
(4).警戒联络。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一朝指挥,倐忽千里,候骑罗络,聊逞前驱。”《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四年》:“今边壤之守,与贼相远,贼设罗落,又特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 胡三省 注:“罗,布也。落,与络同,联络也。”
(5).指担任警戒联络的士兵。 三国 蜀 诸葛亮 《兵要》:“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絶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
(6).连绵,绵延。《参同契》卷上:“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 唐 杜甫 《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宋 曾巩 《之南丰道上寄介甫》诗:“星斗弄光彩,罗络龟火斑。”
(7).犹罗致,包罗。 唐 柳宗元 《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苞并总统,千载之盈缩;罗络旁午,百氏之异同。” 唐 刘蜕 《上裴侍郎书》:“罗络旧简,附会时律。” 元 揭傒斯 《赵功可墓志铭》:“贯穿百经,罗络百家。” 清 毛岳生 《练白颖〈后汉书公卿表〉序》:“钩贯罗络,亦率有条理。”
《漢語大詞典》:甲楯
亦作“ 甲盾 ”。
(1).盔甲和盾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传中·李昭亮:“ 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2).泛指武器。 清 唐甄 潜书·卿牧:“无征伐转输之劳,以造舟车,增甲楯。”
(3).指披甲持盾的士兵。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宋 李纲 《议国是》:“夫 吴 伐 越 , 勾践 以甲楯三百,栖於 会稽 。”
(4).披甲持盾。 明 刘基 《次韵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鐘老衲闲。”
(5).指仪仗卫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仪卫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独以甲楯为名者,行道之时,甲楯居外,餘在内。”
《漢語大詞典》:兕甲
(1).兕革制的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淮南子·说林训》:“矢之於十步,贯兕甲;及其极,不能入 鲁 縞。”
(2).指士兵。 南朝 梁 沈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兕甲十万,铁马千群,水陆长騖,志窥皇邑。”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
《漢語大詞典》:行夫
官名。地位较低的使臣。周礼·秋官·行夫:“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 郑玄 注:“传遽,若今时乘传骑驛而使者也。”
士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 韩信 蒙於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 王逸 注:“令行伍怯夫反为将军而攻城,必失利而无功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息行夫,展车马。” 张铣 注:“行夫,士卒也。”太平广记卷一一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成珪》:“拷掠行夫,不胜楚痛。”
《國語辭典》:小卒  拼音:xiǎo zú
1.小兵。《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某向与徐晃有一面之交,今晚扮作小卒,偷入其营,以言说之,管教他倾心来降。」
2.戏称隶属于人下的人。如:「我只是他手下的小卒,怎敢担当如此重任?」
3.喻称不重要、无足轻重的人或角色。如:「无名小卒」。
《漢語大詞典》:愤兵(憤兵)
(1).被激怒而用兵。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夫侵伐,有贪兵,有愤兵,有应兵。”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愤兵古所讥,覆车戒前辙。”
(2).指愤怒的士兵。 柳亚子 《感事》诗:“愤兵自掘 嵎夷 墓,革命初焙 富士 茶。”
《漢語大詞典》:健勇
(1).强健勇猛。荀子·王制:“材技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於仇敌,我将来致之,并閲之,砥礪之於朝廷。”新五代史·梁臣传·王虔裕:“﹝ 王虔裕 ﹞为人健勇善骑射。”
(2).借指士兵。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引 咸丰 十年八月十一日《上谕》:“ 蒙古 京旂 兵丁不能奋身击刺,惟 川 楚 健勇,能俯身猱进,与贼相搏。”
《漢語大詞典》:军丁(軍丁)
兵卒;士兵。《元典章·刑部十二·掏摸》:“﹝ 袁庆 ﹞将带 至元 钞二贯文一十张,前去 桐林岭 收买缎子,至枸栏前,被军丁 李万一 掏摸讫前项钞两。”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 之军卫,仿 唐 府军之法,其后官存而军丁渐消,遂无实用,召募起焉。”《隋唐演义》第十三回:“ 齐州 歷城县 养马当差姓 秦 的甚多,军丁只有 秦琼 一户。”
分類:兵卒士兵
《國語辭典》:部卒  拼音:bù zú
士兵、随从。《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令部卒形貌相似者,假扮姜维攻城。」
分類: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