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运(小運)  拼音:xiǎo yùn
星命家称每一年所行的运为「小运」。也称为「流年」。
《漢語大詞典》:天盘(天盤)
(1).堪舆家所用的罗盘。以十二支为十二宫,每宫双山共二层,一左旋以应天运,一右转以应天度,以为格龙及消砂纳水之用者,谓之天盘。参阅《古今图书集成》卷六五一《堪舆》《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浮针方气之图说》
(2).术数家以天上十二辰分野,随时转移,动而无常,也称天盘。参阅《古今图书集成》卷七○八《术数》《奇门遁甲·天盘星图》
《漢語大詞典》:福壤
堪舆家所称地脉灵气所钟之地。北史·杨素传:“乃遍歷川原,亲自占择,志图元吉,孜孜不已,遂得神皋福壤,营建山陵。”
《漢語大詞典》:上利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司士三人执鱼腊肤俎,序升自西阶,相从入设俎。”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旧唐书·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
《國語辭典》:贵地(貴地)  拼音:guì dì
尊称他人的所在地。如:「请问贵地有那些风景名胜?」
《漢語大詞典》:青乌子(青烏子)
(1).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或说 黄帝 时人,或说 秦 汉 时人。《广韵·平青》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汉 有 青乌子 ,善数术。” 唐 柳宗元 《伯祖赵郡李夫人墓志铭》:“子孙百代承灵祉,谁之言者 青乌子 。”
(2).乌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又听人谓曰:‘汝看墙上有青乌子噪,即是富贵时。’”
《漢語大詞典》:拨沙(撥沙)
(1).顶开泥沙。 宋 范成大 《从宗伟乞冬笋山药》诗:“竹坞拨沙犀顶鋭,药畦粘土玉肌丰。”
(2).旧时堪舆家谓卜断墓穴吉凶之事。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十九:“ 闽越 黄拨沙 善视墓,画地为围,即知休咎,故号‘拨沙’。”宋史·艺文志五著录有 魏文卿 《拨沙经》一卷。
《漢語大詞典》:水箭
(1).喻急流。 唐 卢照邻 《山庄休沐》诗:“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
(2).五箭之一。旧时堪舆家谓水势不利,招凶致灾的恶地。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赵三翁》:“ 席 曰:‘地理之説多矣,独不闻五箭者,敢问何谓也?’ 翁 曰:‘……峻滩急流,悬泉泻瀑,衝石走沙,声如雷动,昼夜不息者,名曰水箭。’”参见“ 五箭 ”。
《漢語大詞典》:五箭
风水家言恶风、恶水、恶土、恶石、恶木、皆如箭之伤人,谓之“五箭”。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赵三翁》:“筑室以居,既而百怪毕见,未及一年,祸变相踵。 席 謁 翁 ,告以故, 翁 曰:‘得无居五箭之地乎……峰巔岭背,陵首陇背,土囊之口,直风当门,急如激矢者,名曰风箭。峻滩急流,悬泉泻瀑,衝石走沙,声如雷动,昼夜不息者,名曰水箭。坚刚砾燥,斥岸砂磧,不生草木,不泽水泉,硬铁腥锡,虫毒蚁聚,散若坏壤者,名曰土箭。层崖叠巇,峻壁巉巖,鋭峰峭岫,拔刀攒鍔,耸齿露骨,状如浮图者,名曰石箭。长林古木,茂越丛薄,翳天蔽日,垂萝蔓藤,阴森肃冽,如墟墓间者,名曰木箭。五箭之地,射伤居人,皆不用。’”
《國語辭典》:结穴(結穴)  拼音:jié xuè
1.俗称事物所归结的要点。
2.术数用语。堪舆家以地面洼突,为地气藏蓄之所,称为「结穴」。
《國語辭典》:点穴(點穴)  拼音:diǎn xué
1.相传有点穴法,运功于手指,点人的穴道,可以使人动弹不得、麻木晕厥或受伤。
2.术数用语。堪舆家称地脉停落之处「龙穴」,择龙穴结聚之处为墓地,称为「点穴」。《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卜老又还替他请了阴阳徐先生;自己骑驴子,同阴阳下去点了穴。」《红楼梦》第七○回:「贾琏无法,只得又和时觉说了,就在尤三姐之上点了一个穴,破土埋葬。」
《國語辭典》:捉脉(捉脈)  拼音:zhuō mài
堪舆家根据地形寻找龙脉。
《漢語大詞典》:阳宅先生(陽宅先生)
即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毛家屯 毛资甫 的大儿子在这里了,来请阳宅先生看坟地去了,手头现带着二百番。”
《漢語大詞典》:疑龙家(疑龍家)
即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 浙 中传君晚年信疑龙家书。”
《漢語大詞典》:贵穴(貴穴)
旧时堪舆家所谓的风水宝地。如果作为墓穴,后代将出贵人。 明 郑瑄 昨非庵日纂·径地:“母死,子遇一仙人指山下地曰:‘白羊眠处鷓鴣啼,此贵穴也。葬之,五世出宰相。’”
《國語辭典》:来龙去脉(來龍去脈)  拼音:lái lóng qù mò
术数用语。堪舆家称山脉的起伏为「龙」,其主峰称为「来龙」;山谷中溪流称为「脉」,而其主流则称为「去脉」。「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著的地势。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后比喻事情首尾始末条理清楚。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人皆知之,惟不省其来龙去脉,则宽紧远近为妄施矣!」也作「来踪去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