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瑞昌
原指 周文王 受命,丹鸟传书之事。 周文王 名 昌 ,有圣瑞,故称。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又见赤云入於 酆 镐 ,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 昌 之符。”后以为吉祥昌盛之典。 南朝 齐 谢超宗 《北郊乐歌·隶幽乐》:“调川瑞昌,警岳祥泰。”
《漢語大詞典》:演易
指 周文王 困 羑里 时推演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之事。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盖 文王 拘而演周易, 仲尼 厄而作春秋。” 唐 黄滔 《与王雄书》:“阁下能揭 元次山 、 韩退之 之风,故无所以否其道,窒其数;使若作《骚》,皆出于穷愁也。” 明 何景明 《子衡在狱感怀十二韵》:“受贤不死,演圣犹勤。”
《國語辭典》:非罴(非羆)  拼音:fēi pí
比喻能够扶持国政的贤臣。《六韬。卷一。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郦,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之一:「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
分類:周文王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漢語大詞典》:亶父
亦作“ 亶甫 ”。 即 古公亶父 。 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为太王。《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陈书·高祖纪上》:“是以 殷 嘉 亶甫 ,继 后稷 之官; 尧 命 羲和 ,纂 重黎 之位。” 黄齐生 《沁园春·和亚子》词:“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 ,走马来朝。”
《漢語大詞典》:猎渭(獵渭)
传说 周文王 出猎 渭 滨,获王者师 吕尚 ,故以“猎渭”谓获贤才。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筑 巖 发梦寐,猎 渭 非熊螭。”
《漢語大詞典》:四乳
谓身上有四只乳房。古代传说 周文王 有四乳,迷信者附会为仁圣之相。《淮南子·修务训》:“ 文王 四乳,是谓大仁。”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传言 黄帝 龙颜, 顓頊 戴干, 帝嚳 駢齿, 尧 眉八采, 舜 目重瞳, 禹 耳三漏, 汤 臂再肘, 文王 四乳, 武王 望阳, 周公 背僂, 皋陶 马口, 孔子 反羽,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初学记卷九引《春秋元命苞》:“ 文王 四乳,是谓含良。”
《漢語大詞典》:丰邑(豐邑)
(1).美好富厚的城邑。后汉书·丁鸿传:“及封功臣,帝令各言其乐,诸将皆占丰邑美县。”
(2). 周文王 所作邑,以为都。史记·周本纪:“﹝ 西伯 ﹞伐 崇侯虎 ,而作 丰邑 ,自 岐下 而徙都 丰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丰 在 京兆 鄠县 东,有 灵臺 。”
(3). 汉高祖 故乡。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 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
(4).借指 汉高祖 。《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昔者 重华 文命 ,并胄 高阳 之苗; 丰邑 舂陵 ,俱纂帝 尧 之绪。”
(5).指 新丰 。在 骊山 附近。 唐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 丰邑 模犹在, 驪宫 迹尚存。”
《漢語大詞典》:密须(密須)
古国名。 商 时 姞 姓之国, 周文王 灭之,以封 姬 姓。后又为 周共王 所灭。在今 甘肃省 灵台县 西。左传·昭公十五年:“ 密须 之鼓与其大路, 文 所以大蒐也。”国语·周语上:“ 恭王 游於 涇 上, 密康公 从。有三女奔之…… 康公 不献,王灭 密 。” 韦昭 注:“ 密 ,今 安定 阴密县 是也,近 涇 。”
《漢語大詞典》:酆宫
(1). 周文王 宫名。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成 有 岐阳 之蒐, 康 有 酆宫 之朝。” 杜预 注:“ 酆 在 始平 鄠县 东,有 灵臺 , 康王 於是朝诸侯。”一说,为 文王 庙。见 杨伯峻 注。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
(2).道教语。指冥狱。 唐 陆龟蒙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吾闻 酆宫 内,日月自昏旦。” 清 唐孙华 《王鹤尹挽诗》之二:“文章世上浑无用,合向 酆宫 颂帝晨。”参见“ 酆都 ”。
《國語辭典》:酆都  拼音:fēng dū
1.县名。在四川省东南,长江西北岸。
2.俗传为冥府所在。
《漢語大詞典》:象箾
传说中 周文王 时代的乐舞。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 杜预 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 文王 之乐。” 孔颖达 疏:“ 杜 云‘皆 文王 之乐’,则《象箾》《南籥》各是一舞。《南籥》既是文舞,则《象箾》当是武舞也。”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及其动容以象功德,若古之为《韶》《濩》《象箾》者,待事而作,於生民不为亟,其成性易俗,各视其方面而异齐。”
《漢語大詞典》:昌户
指 周文王 ( 姬昌 )的门庭。传说 文王 诞日,有赤雀衔丹书止于门庭的祥瑞。丹书戒言应以仁义守天下。史记·周本纪“﹝ 太任 ﹞生 昌 ,有圣瑞”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隋书·音乐志上》:“假令巢侔 轩 阁,集同 昌 户,犹当顾循寡德,推而不居。”
《漢語大詞典》:文王操
乐府琴曲名。传为 周文王 所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文王操 宋 郭茂倩 题解:“《琴操》曰:‘ 紂 为无道,诸侯皆归 文王 ,其后有凤凰衔书於郊, 文王 乃作此歌。’ 谢希逸 《琴论》:‘《文王操》, 文王 作也。’”太平御览卷八四引 汉 桓谭 新论:“《文王操》者…… 文王 躬被法度,阴行仁义,援琴作操,故其声纷以扰,骇角震商。”
《漢語大詞典》:昌菹
亦作“ 昌葅 ”。
(1).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 周 天子使 周公阅 聘 鲁 , 鲁 君飨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后以为主国盛礼款待他国使者之典实。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葅。”参见“ 昌歜 ”。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据传 周文王 嗜昌菹, 仲尼 食之以取味。后以为倾慕前贤而嗜其所嗜之典实。《梁书·文学传下·伏挺》:“事等昌菹,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无惮龙门。”参见“ 昌蒲菹 ”。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漢語大詞典》:昌蒲菹
亦作“ 昌蒲葅 ”。 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吕氏春秋·遇合:“ 文王 嗜昌蒲菹, 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晋 张邈 《自然好学论》:“尚何假於食胆蜚,而嗜昌蒲葅也!”
《漢語大詞典》:西虢
古国名。 周文王 弟 虢仲 (一说 虢叔 )的封地,故城在今 陕西省 宝鸡县 东。 平王 东迁,随徙 上阳 (今 河南省 陕县 ),改称 南虢 。公元前655年为 晋 所灭。左传·隐公元年“ 虢叔 死焉” 唐 孔颖达 疏:“ 虢国 有二,而《经》《传》不言东西者,於时 东虢 已灭,故 西虢 不称西。”
《漢語大詞典》:姬姒
(1).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太姒 。宋史·乐志十三:“《七德之舞》,四朝用康。有如 姬姒 ,助集 周 邦。”
(2).谓 周 和 夏 。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故论开济,则功軼于 姬 姒 ;颂熙洽,则治匹乎 唐 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