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倦听(倦聽)
厌于听闻。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言不由衷,令人倦听。”
分類:听闻
《国语辞典》:四依  拼音:sì yī
佛教用语。面对听闻的教法有冲突或有疑义时,抉择佛法的四个依从的准则:一、依法不依人,谓依从真理,不依从人。二、依义不依语,谓依从佛法的思想内涵,不依从文字的表面意思。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谓依从佛陀最究竟的教说,不可舍弃前者依从权宜性的教法。四、依智不依识,谓依从了悟真理的智慧,不依从凡夫的认知。《大方广十轮经》卷八:「依于四依,具四辩才。」也作「四依止」。
《漢語大詞典》:高听(高聽)
敬词。称他人的听闻。《宋书·颜延之传》:“适值尊朋临座,稠览博论,而言不入於高听,人见弃於众视。”
《漢語大詞典》:寖闻(寖聞)
逐渐听闻。新唐书·卓行传·阳城:“﹝ 阳城 ﹞及受命,它諫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 城 寖闻得失且孰,犹未肯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秦九韶》:“归,告事毕,已而寖闻其实,隶惧而逃。”
分類:逐渐听闻
《國語辭典》:耳学(耳學)  拼音:ěr xué
但凭听闻而不加思索的学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
分類:听闻
《漢語大詞典》:失听(失聽)
听觉失灵;听闻有误。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 钟期 不失听,于今称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怕的是寒衾枕,和衣在牀上蹭,还愁失听了门儿也,常把 梅香 来唤醒。”
分類:听觉听闻
《国语辞典》:咫闻(咫闻)  拼音:zhǐ wén
距离甚近而有所听闻。《国语。晋语四》:「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
分类:距离听闻
《国语辞典》:收音  拼音:shōu yīn
1.集中音波,使人易于听闻。如:「这剧场收音功能不好。」
2.收取语言歌曲的声音,制成唱片或有声影片。
《漢語大詞典》:听淫(聽淫)
听闻淫侈之事。国语·周语下:“视远日絶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择则乱,淫则辟。” 李轨 注:“听有淫侈则邪辟。”
分類:听闻淫侈
《漢語大詞典》:掩聪(掩聰)
闭塞听闻。《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聪。” 高诱 注:“不欲其妄闻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上》:“奈何掩聪塞明,箝口结舌,坐使敌国怀覬覦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泰然自安,施施然甘受他人之陵侮也?”
分類:闭塞听闻
《漢語大詞典》:哀听(哀聽)
犹哀音。动人听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萧散生哀听,参差远惊覿。” 闻人倓 注:“巖谷草树忽生哀音,能感人听。”
《漢語大詞典》:荧听(熒聽)
淆乱听闻。明史·茹太素传:“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於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谈论》:“自以为求言,而不知多言之荧听也。”
分類:淆乱听闻
《漢語大詞典》:讲众(講衆)
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章论:“ 梁高 端拱御历,膺奉护持, 天监 初年,捨邪归正,游心佛理,陶思幽微,於 重云殿 ,千僧讲众,月建义筵,法化通洽。”
《漢語大詞典》:污闻(汙聞)
亦作“汚闻”。 指玷污耳朵的听闻。 五代 齐己 《答崔校书》诗:“不随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汚闻?”参见“ 洗耳 ”。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漢語大詞典》:扆聪(扆聰)
皇帝的听闻。亦借指皇帝。 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那时两纸情招各自供,今日呵!一道封章托扆聪。”参见“ 天聪 ”、“ 宸聪 ”。
分類:听闻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