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真阳
战汗
方术
六极
气化
气机
续断
伤寒
糜烂
下利
嘈杂
内伤
小水
心悸
阴邪
《漢語大詞典》:真阳(真陽)
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沈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跼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
《漢語大詞典》:战汗(戰汗)
(1).恐惧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无路,不胜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閒。”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沈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从衄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
《國語辭典》:方术(方術)  拼音:fāng shù
1.道术。《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
2.泛指医学、卜筮、星相等之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三国演义》第二九回:「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皆治人疾病方术。」
《國語辭典》:六极(六極)  拼音:liù jí
1.六种极凶恶的事。指凶短折、疾、忧、贫、恶、弱。见《书经。洪范》。
2.中医指六种虚劳病的总称,即筋、骨、肉、精、气、血六项虚劳的程度达到极点。
3.四方上下。《庄子。应帝王》:「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
《國語辭典》:气化(氣化)  拼音:qì huà
物质由液体或固体直接转化成气体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气机(氣機)
(1).古代军事术语。用兵的关键之一。指将帅的气度、决断等。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
(2).谓天地有规律运行的自然机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天乘夫气机,故运而有常。”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土若鼻,水若涕;水於海升降,犹涕於鼻出入,非气机之推盪,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 严复 《论世变之亟》:“天地气机,一发不可復遏。”
(3).指植物的生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 清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余嘆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4).指行文的气势。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弘治 、 正德 以后,气机始畅,篇幅始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魄力之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仗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使演绎其旨,或从而驳辨之,以词意清顺气机畅达为主。”
(5).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包括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气机发生异常,一般有气机不宣、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
《國語辭典》:续断(續斷)  拼音:xù duàn
植物名:(1)续断科川续断属。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叶琴状羽裂。头状花序球形。径二至三公分,总梗长可达五十五公分;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裂片四枚。瘦果倒卵状圆柱形。全草入药,行血消肿,续筋接骨。(2)唇形科糙苏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有棱,高达一公尺半,质地粗涩而刚硬,有硬毛。叶对生,卵状椭圆形,粗锯齿缘。夏秋开花,轮伞花序具四至八朵花,花冠二唇形,白色或紫色。果实为三角锥形的小坚果,表皮平滑。根赤黄色,细而长。可入药,可补肝肾,消肿生肌,更为续折接骨的良药,也称为「糙苏」。
《國語辭典》:伤寒(傷寒)  拼音:shāng hán
1.中医上指外感热病的总称;亦指受了风寒而引起的病。
2.病名。病原体为沙门氏伤寒杆菌,可经由饮水或食物传染。潜伏期约为两周,症状为发烧、头痛、发冷、腹痛、便秘或腹泻、脉搏缓慢,甚至出现肝脾肿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肠胃出血、肺炎等并发症。也称为「肠伤寒」。
《國語辭典》:糜烂(糜爛)  拼音:mí làn
1.毁伤溃坏。汉。王充《论衡。书虚》:「煮汤镬之中,骨肉糜烂。」也作「靡烂」。
2.蹂躏。《孟子。尽心下》:「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
《國語辭典》:下利  拼音:xià lì
古代祭祀时,主祭者的助手之一。《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
《漢語大詞典》:上利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司士三人执鱼腊肤俎,序升自西阶,相从入设俎。”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旧唐书·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
《國語辭典》:嘈杂(嘈雜)  拼音:cáo zá
形容声音喧闹、杂乱。《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國語辭典》:内伤(內傷)  拼音:nèi shāng
1.中医指因身心过劳、饮食不适及七情六欲所导致的病症,相对于外感而言。《汉书。卷三○。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2.在伤科学上指跌、仆、捶、击等导致内脏、气、血、经络损伤。相对于外伤而言。
3.心中悲痛。《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传》:「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唐。杜甫〈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
《漢語大詞典》:小水
(1).小水流。吕氏春秋·有始:“小水万数。”魏书·李冲传:“且 伊 洛 境内,小水犹尚致难,况 长江 浩汗,越在南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譬如水,一条小水流过一段路,不再往前流,太阳晒,沙土填,到后来,这条小水不见了,这是实在的消失。”
(2).小水灾。《后汉书·律历志下》“二十四气” 南朝 梁 刘昭 注:“小寒,晷长一丈二尺四分。当至不至,先小旱,后小水。”《后汉书·律历志下》“二十四气” 南朝 梁 刘昭 注:“小暑,晷长二尺四寸四分。当至不至,前小水,后小旱。”
(3).指较大的内陆湖。因小于大海,故称。初学记卷六引山海经:“按 西海 ,大海之东,小水名海者,则有 蒲昌海 、 蒲类海 、 青海 。”
(4).指小水池。 唐 白居易 《重戏答〈园林〉》诗:“小水低亭自可亲,大池高馆不关身。”
(5).平时每日一次的潮汛。 明 叶子奇 草木子·管窥:“ 江 浙 之潮,自有定候; 钦 廉 之潮,则朔望大潮谓之先水,日止一潮,谓之小水。”
(6).中医学用以称小便。 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寒热真假篇:“或大便不实,或先鞭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医宗金鉴·内痈部·脾痈》:“腹胀嗌乾小水短。”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白荳蔻油……能暖脾胃,去食水,下小水。”
《國語辭典》:心悸  拼音:xīn jì
1.因贫血、神经系统失调或过度劳累而引起心跳加速、心律不整的症状。
2.心中惊恐害怕。如:「思及那次强烈台风肆虐,摧枯拉朽的恐怖情况,至今犹教人心悸。」《镜花缘》第六六回:「若非当日见机,早早逃避,岂能活到今日!一经回想,尚觉心悸。」
《漢語大詞典》:阴邪(陰邪)
(1).阴险邪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塞阴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復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宋史·司马光传:“ 光 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二:“所论言必从,岂若水投石。阴邪日已销,事理颇以得。” 刘坚 《“强盗”的女儿》:“我偷偷去看 滑溜溜 ,他目光阴邪狠毒,眼珠一明一暗。”
(2).阴湿邪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餘毒尚染於草木,不足怪也。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
(3).中医学名词。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寒,阴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