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霸都鲁(霸都鲁)  拼音:bà dū lǔ
勇士。译自蒙古语。《元史。卷九九。兵志二》:「又名忠勇之士,曰霸都鲁。」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百金之士  拼音:bǎi jīn zhī shì
比喻勇士。《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裴骃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
分类:勇士裴骃
《國語辭典》:壮士(壯士)  拼音:zhuàng shì
豪壮而勇敢的人。《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國語辭典》:熊罴(熊羆)  拼音:xióng pí
1.熊和罴。《书经。禹贡》:「熊罴狐狸,织皮。」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2.比喻勇士或军队。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凭宗庙之威;禁暴戢奸,下藉熊罴之用。」
3.比喻辅君的贤臣。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
《國語辭典》:子路  拼音:zǐ lù
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参见「仲由」条。
《漢語大詞典》:五两(五兩)
(1).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國語辭典》:飞黄(飛黃)  拼音:fēi huáng
传说中的神马。《淮南子。览冥》:「青龙进驾,飞黄伏皂。」汉。高诱。注:「飞黄,乘黄也,出西,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文选。张协。七命》:「乃敕云辂,骖飞黄。」
分類:勇士神马
《國語辭典》:飞黄腾踏(飛黃騰踏)  拼音:fēi huáng téng tà
比喻得意于仕途。参见「飞黄腾达」条。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飞黄腾踏去,身到凤凰池。」
《國語辭典》:虎贲(虎賁)  拼音:hǔ bēn
1.勇士。《书经。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受战于牧野。」
2.星官名,仅由一颗星组成,属太微垣,在西方为狮子座72号星。《宋史。卷四九。天文志二》:「虎贲一星,在下台星南,一曰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
3.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掌王出入护卫,汉置期门郎,至平帝更名虎贲郎,置虎贲中郎将、虎贲郎等主宿卫之事,历代沿袭,至唐始废。《周礼。夏官司马。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國語辭典》:死士  拼音:sǐ shì
敢死的人。《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三行造吴师,呼,自刭。」
分類:敢死勇士
《漢語大詞典》:武阳(武陽)
即 秦舞阳 。 战国 时 燕国 勇士。偕 荆轲 谋刺 秦王 ,因其恐惧失态,事败。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 武阳 死灰人,安可与成功。”参阅史记·刺客列传
《漢語大詞典》:斩蛟(斬蛟)
斩杀蛟龙。多谓勇士为民除害。 春秋 楚 次非 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 鲁 澹台子羽 赍璧渡 河 斩蛟,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晋 周处 在 长桥 下斩蛟,见晋书·周处传; 襄阳 太守 邓遐 入 沔水 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此数事皆诗文中有名的典故。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 佽飞 案节,不劳斩蛟之剑;虎賁弢羽,岂假鸣乌之射。” 唐 刘禹锡 《壮士行》:“明日 长桥 上,倾城看斩蛟。” 宋 苏轼 《过木枥观》诗:“斩蛟闻猛烈,提剑想崎嶇。”
《漢語大詞典》:虓虎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闞如虓虎。” 毛 传:“虎之自怒虓然。”《后汉书·庞参传》:“ 宣王 立中兴之功, 文帝 建 太宗 之号。非惟两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扞城有虓虎之助。” 宋 苏轼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戏为作此诗》:“长桥不肯躡,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嘷。”
《國語辭典》:佽飞(佽飛)  拼音:cì fēi
旧指古代剑士。汉代用以称武官,取其轻便若飞的意思。也作「荆飞」、「次非」。
《漢語大詞典》:佽非
人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楚国 勇士。
分類:人名勇士
《國語辭典》:贲育(賁育)  拼音:bēn yù
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比喻勇士。《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汲黯》:「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汉。扬雄〈羽猎赋〉:「贲育之伦,蒙盾负羽。」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