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析荡(析蕩)
离散动荡。 明 杨慎 《四川建昌兵备道题名记》:“其望京师万里而遥,望 成都 亦千里而遥。故有事则艰於达闻,有警则易为析荡。”
分類:离散动荡
《漢語大詞典》:文明小史
长篇小说。清代李伯元作。六十回。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广泛深入地描写了西方文明引进中国后被接纳、抵制、扭曲的过程,揭露了清廷官吏的守旧、昏庸,以及假借维新之名图谋升官发财的社会风气。
《國語辭典》:四海鼎沸  拼音:sì hǎi dǐng fèi
比喻世局混乱,动荡不安。《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旧唐书。卷五九。李袭志传》:「今江都篡逆,四海鼎沸,王号者非止一人。」
分類:局势动荡
《國語辭典》:天下大乱(天下大亂)  拼音:tiān xià dà luàn
形容国家局势动乱不安。《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雠不诛,以致天下大乱。」
《國語辭典》:休养生息(休養生息)  拼音:xiū yǎng shēng xí
政府在战乱后,不扰民、不劳民,藉以恢复人民的元气,培养人民的生机。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清。昭梿《啸亭续录。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馀年。」
《国语辞典》:人不自安  拼音:rén bù zì ān
人心惶惶,动荡不定。《魏书。卷九五。徒何慕容廆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周书。卷七。宣帝纪》:「后妃嫔御,虽被宠嬖,亦多被杖背。于是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分类:动荡不定
《国语辞典》:人心涣漓(人心涣漓)  拼音:rén xīn huàn lí
形容人心动荡离散。《清史稿。卷四四九。锡良传》:「若敷衍掊克,似是而非,财力凋敝,人心涣漓,九年立宪,终恐为波斯之续。」也作「人心涣散」。
《国语辞典》:黑暗时代(黑暗时代)  拼音:hēi àn shí dài
1.泛指战祸频仍、社会紊乱动荡、文化低落的时期。
2.特指欧洲黑暗时代,尤指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初期的这段历史,约当五世纪至十一世纪,传统认为,此时期的特色是罗马帝国瓦解、北方民族入侵、欧洲新国纷立、战乱不断、经济萧条、文化衰微等等文明黯淡的状态,因而习以「黑暗时代」(Dark Ages)称之。当代史学界认为这个名词过于混淆、负面和武断,因为这段时期仍有许多文学、艺术、科学、思想上的重要作品,称之为「黑暗」并不公允,如今已多为「中世纪前期」之类的中性称法所取代。
《国语辞典》:风云开阖(风云开阖)  拼音:fēng yún kāi hé
本指风云或散或聚,变幻不定。后比喻局势动荡变化。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国语辞典》: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拼音:jīng jì wéi jī
经济社会因生产、消费失去平衡,造成物价动荡,信用破坏,企业倒闭,失业增加,而陷于经济混乱的状态。也称为「经济恐慌」。
《国语辞典》:经济恐慌(经济恐慌)  拼音:jīng jì kǒng huāng
经济社会因生产、消费失去平衡,造成物价动荡,信用破坏,企业倒闭,失业增加,而陷于经济混乱的状态。也称为「经济危机」。
《国语辞典》:镇暴(镇暴)  拼音:zhèn bào
以强大的武力遏阻暴乱动荡的事件。
《国语辞典》:泛动(泛动)  拼音:fàn dòng
随水波动荡。如:「倒映在湖面的山光柳影随波泛动,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國語辭典》:风云变幻(風雲變幻)  拼音:fēng yún biàn huàn
如风云般变幻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荣枯贵贱如转丸,风云变幻诚多端。」
《漢語大詞典》:动悸(動悸)
(1).谓感情受触动而心跳加快。东观汉记·冯异传:“我梦乘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
(2).谓感情因受刺激而动荡。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听见一朵残花坠地的声音,使我化了石的心也时起动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