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落文
九孔
蚨蝶
小蜂
海乌
绵羊
海灯
相思鸟
象鸟
叩头虫
海松
鳇鱼
渔娘
角鱼
布谷鸟
《国语辞典》:落文  拼音:luò wén
动物名。昆虫纲落文科。体长不超过一公分,颜色有红、金绿、黑等。以阔叶树叶为巢,幼虫食腐烂的树叶。
《国语辞典》:九孔  拼音:jiǔ kǒng
动物名。软体动物腹足纲。栖息于乾潮线至数公尺深的岩礁。形似椭圆形耳状,有六至九个吸水开孔。多养殖以供食用。可分为浅海及鱼池养殖两种。台湾的九孔养殖业集中于东北角及花莲县、台东县和澎湖县岩岸地区。
《国语辞典》:蚨蝶  拼音:fú dié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参见「蝴蝶」条。
《国语辞典》:小蜂  拼音:xiǎo fēng
动物名。节肢动物膜翅类。体呈金绿色,体长不足二公分,雌蜂尾端下方具产卵器,产卵在一种蝶的幼虫中,在其体内渐渐生长,吸收其养料,使幼蝶死亡。由于此种幼蝶长大后为害稻类,而小蜂是它的天敌,所以一般均视小蜂为益虫。
《国语辞典》:海乌(海乌)  拼音:hǎi wū
动物名。千鸟目海雀科。头、背部为黑褐色,腹部为白色,卵呈梨形。喜于岛屿的岩壁或岩石上筑巢。
《國語辭典》:绵羊(綿羊)  拼音:mián yáng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角较山羊短小,性温顺,毛长而软,可织呢绒,并可制裘。
《国语辞典》:海灯(海灯)  拼音:hǎi dēng
1.动物名。尾脊动物门。体长四分许,呈圆桶状,柔软透明,常多数衔接,浮游海面,夜放燐光。也称为「海樽」。
2.佛像前设置的灯。玻璃制成,如盆状。《红楼梦》第二五回:「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
《国语辞典》:相思鸟(相思鸟)  拼音:xiāng sī niǎo
动物名。鸟纲燕雀目。体大如雀,头部橄榄色,嘴赤而足部、喉部俱黄色,胸部橙赤而腹部苍灰色。鸣声悦耳,翼羽鲜艳,多饲为笼禽。
《国语辞典》:象鸟(象鸟)  拼音:xiàng niǎo
动物名。一种现今已经绝迹的鸟类。依发现的化石判断,其体重约一千磅,无法飞行,蛋的容量相当于十二打鸡蛋的容量。产于马达加斯加。
《国语辞典》:叩头虫(叩头虫)  拼音:kòu tóu chóng
1.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体为长椭圆形,全身黑褐色,触角长而呈锯齿状。腹节可自由屈曲,故仰其腹,能自行跃起,以指按其体,即频叩其头,故称为「叩头虫」。也称为「磕头虫」。
2.戏称受制于权势,唯命是从,只知鞠躬哈腰的人。如:「早知他是个叩头虫,才不会推选他为我们的工会代表!」也称为「磕头虫」。
《国语辞典》:海松  拼音:hǎi sōng
1.植物名。松科,常绿乔木。叶针状,五针一束,长八至十二公分。春日开毬花。毬果长卵形,种子无翅,可食用。也称为「红松」。
2.动物名。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中轴骨骼呈分支的树形,黑色,具角质,生暖海海底礁岩间。也称为「黑珊瑚」。
《国语辞典》:鳇鱼(鳇鱼)  拼音:huáng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形为长纺锤状,身长自六、七尺至二丈不等。唇突出,背色在茶褐与黄灰之间,腹面灰黄。有若干特徵像鲛鱼,如口开于头的下方,尾为歪形尾,尖长而向上翘,但鳇鱼无盾鳞而有骨板。
《国语辞典》:渔娘(渔娘)  拼音:yú niáng
1.从事打渔的女性。也作「渔娘」。
2.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体略呈圆球形,全身呈暗黄色,翅鞘有黑色龟甲状斑纹,触角及两须细长呈土色。体下及脚暗黄。复眼中央有两条褐纹,前胸背之后线则有两条黑纹。常见于池沼边。
《国语辞典》:角鱼(角鱼)  拼音:jiǎo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角鱼科。体呈圆长形,头大而硬,体前部平扁,后部侧扁,自头而尾渐尖小。为太平洋海域的底栖鱼类,台湾亦产。
《国语辞典》:布谷鸟(布谷鸟)  拼音:bù gǔ niǎo
动物名。鸟纲鹃形目,似杜鹃而体较大,灰黑色,腹白。好食毛虫,有益于森林。因叫声像「布谷」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