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浴佛会(浴佛會)
佛寺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举行的宗教活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漢語大詞典》:王侯腊(王侯臘)
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腊八》:“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闔家聚食,餽送亲隣,为腊八粥。”
《国语辞典》:国防大学(国防大学)  拼音:guó fáng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民国八十九年五月八日,由三军大学整并中正理工学院、国防管理学院、国防医学院,成立「国防大学」,原三军大学则转型为军事学院。国防大学隶属国防部,并依相关教育法令之规定,兼受教育部指导。军事学院现址位于桃园市龙潭区,中正理工学院位于桃园市大溪区,国防管理学院位于新北市中和区,国防医学院位于台北市内湖区。
《国语辞典》:三八妇女节(三八妇女节)  拼音:sān bā fù nǚ jié
每年的三月八日的国际妇女节。参见「妇女节」条。
《漢語大詞典》:七宝五味粥(七寶五味粥)
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亦省称“ 七宝粥 ”。 清 吴存楷 《江乡节物诗·腊八粥诗》小序:“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
《漢語大詞典》:腊八醋(臘八醋)
旧俗,腊八日用醋泡蒜,封存多日,醋变辣,俗称“腊八醋”。 马三立 等《开粥厂》:“四两卤虾油,一罐腊八醋。”
《國語辭典》:腊八粥(臘八粥)  拼音:là bā zhōu
腊八日时,用杂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饭。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二月》:「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也称为「佛粥」、「福德粥」、「福寿粥」。
《漢語大詞典》:结缘豆(結緣豆)
旧时寺庙于农历四月初八日作佛会,煮豆施人,称“结缘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舍缘豆》:“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輒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於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一说,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十二月初八日作佛会,清晨有施豆者,先於夜间跪佛前,每捻一豆念佛一声,曰结缘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