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亵服(褻服)  拼音:xiè fú
1.家居便服。《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近古专车则衣朝服,单马则衣亵服。」
2.贴身内层衣服。
《國語辭典》:亵衣(褻衣)  拼音:xiè yī
1.贴身的内衣。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
2.脏衣服。《礼记。丧大记》:「废床彻亵衣,加新衣。」
《漢語大詞典》:晨衣
清晨所穿的便服。 茅盾 《锻炼》十二:“﹝她﹞以惊人的矫捷,穿上一套苹果绿丝质的周身镶着寸把宽黑色花边的晨衣。” 巴金 《点滴·沉落》:“他穿了件晨衣,躺在书斋中的沙发上。”
分類:清晨便服
《漢語大詞典》:白凉衫(白涼衫)
宋 代一般未中式的士人的便服。朱子语类卷九一:“ 宣和 末,京师士人行道间犹著衫帽,至渡 江 戎马中乃变为白凉衫。 绍兴 二十年间士人犹是白凉衫,至后来军兴又变为紫衫,皆戎服也。”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且休夸 潘安 貌欠十分, 子建 才非八斗,单只是白凉衫稳缀着鸳鸯扣,上下无半点儿不风流。”
《漢語大詞典》:杂带(雜帶)
古代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带子。《礼记·玉藻》:“杂带,君朱緑,大夫玄华。” 孙希旦 集解:“杂带,杂服之带,燕居之服之所用也。君、大夫大带之外,别有杂带,其饰则君以朱緑,大夫以玄华也。君、大夫大带五采,而杂带唯二采,杂带降於大带也。”参见“ 大带 ”。
《國語辭典》:大带(大帶)  拼音:dà dài
1.古代以丝编成的腰带。也称为「丝绦」。
2.适用于录放影机VHS系统的录影带,因形体较大,故称为「大带」。
《國語辭典》:便装(便裝)  拼音:biàn zhuāng
平常穿的衣服,区别于显示职业或职别,具有特别形式与标记的制式服装。也称为「便服」、「便衣」。
《漢語大詞典》:蔽甲
元 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 世祖 后製一衣,‘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
分類:武士便服
《漢語大詞典》:衩袒
谓不拘礼仪只穿便服,或袒衣露体。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先期禁卫所阁门牒 临安府 约束居民,不许登高及衩袒观看。男子并令衫带,妇人裙背。”《元典章·礼部六·释道》:“凡遇四斋日,住持领众焚香,祝延圣寿,念经文不得怠惰,主首僧人常鈐束,不许衩袒出外於茶坊、酒店等行坐。”参见“ 衩衣 ”、“ 袒裼 ”。
《國語辭典》:褶子  拼音:xué zi
1.一种传统戏装中的便服。女角的褶子,有青衣、老旦、宫女等不同花色的分别。男角的褶子,俗称为「海青」,式如道袍,花色有种种不同,剧中如帝王、公子、英雄、仙侠、强徒、恶棍,都可以穿著。有时亦作为穿蟒袍时的衬衣。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净扁巾、褶子,扮苏昆生上。」
2.古代男子穿的长袍。《喻世明言。卷三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著一领大宽袖斜褶子,下面衬贴衣裳,甜鞋净袜。」
《國語辭典》:褶子  拼音:zhé zi
1.折叠的纹路。如:「褶子裙」。
2.折叠的痕迹。如:「他每天用熨斗将衬衫上的褶子烫平。」
3.皱纹。如:「年纪愈大,脸上出现的褶子也就愈多。」
分類:便服戏装
《国语辞典》:制服警察  拼音:zhì fú jǐng chá
制服警察是相对于便服警察的通俗话。泛指依规定每天穿著警察制服出勤的警察。
《漢語大詞典》:衬褶袍(襯褶袍)
明 代的一种便服。
分類:便服
《國語辭典》:琵琶襟  拼音:pí pá jīn
衣服采对襟,衣领绕颈之后,不交叉重叠,于胸前合并,垂直而下,这样的衣襟形式称为「琵琶襟」。是我国古代女子的一种衣著式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头罩著件蓝布琵琶襟的单紧身儿,紧身儿外面系著条河南褡包。」
《漢語大詞典》:两用衫(兩用衫)
一种适宜春秋两季穿着的便服。如:穿一件薄花呢两用衫,露出雪白的衬衫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