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杀人罪(杀人罪)  拼音:shā rén zuì
指侵害他人生命法益的犯罪。可分为普通杀人罪、杀害直系血亲尊亲属罪、义愤杀人罪、生母杀婴罪、加工自杀罪、过失致死罪等。
《漢語大詞典》:凌践(凌踐)
侵害摧残。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上》:“若‘惟桑与梓,必恭敬止’,谓桑梓以人赖其用,故养而成之,莫肯凌践,则有养敬之道。” 清 魏禧 《彭夫人家传》:“将军不用 奋 言,为人所凌践。” 清 陈天华 《猛回头》:“痛只痛,在租界,时遭凌践。”
分類:侵害摧残
《漢語大詞典》:侵割
(1).侵害杀戮。
(2).侵吞克扣。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料殷富之家,配饥人以食之,公卿以下出穀以助振给,姦吏因之侵割无已,虽有贷赡之名而无其实。”
《漢語大詞典》:侵践(侵踐)
侵害践踏。北史·隋纪下:“其自古以来贤人君子,有能树声立德,佐世匡时……并宜营立祠宇,以时致祭。坟垄之处,不得侵践。”
分類:侵害践踏
《漢語大詞典》:侵蔽
侵犯遮蔽;侵害欺蒙。汉书·孔光传:“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復言耶?”
《漢語大詞典》:凌踏
侵害摧残。 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若与共事,万一彼破我约法以凌踏吾民,奈何?”
分類:侵害摧残
《漢語大詞典》:诬侵(誣侵)
指被诬陷侵害的人。《后汉书·霍谞传》:“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也。”
《漢語大詞典》:防暑
防止受到暑热的侵害;预防中暑:~茶ㄧ~降温。
《漢語大詞典》:侵抄
亦作“ 侵钞 ”。 侵害掠夺。《宋书·恩倖传·徐爰》:“若使边民失业,列镇寡储,非唯无以远图,亦不能制其侵抄。”隋书·北狄传论:“皆以畜牧为业,侵钞为资,倏来忽往,云飞鸟集。”
分類:侵害掠夺
《漢語大詞典》:侵沮
侵害损伤。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僚属佐吏得自选署而有所因革建置,於民无復得而侵沮之者,则 汉 之守令即古之诸侯也。”
分類:侵害损伤
《漢語大詞典》:侵克(侵剋,侵尅)
侵克:侵害打击。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侵克贤者,诛戮降伏,谤訕仙圣,伤残道士。”
侵尅:亦作“ 侵剋 ”。侵吞克扣。 唐 元结 《再谢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尅日多。” 明 唐顺之 《牌》:“若有州县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岂惟宪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明史·宦官传二·高起潜:“已而诸监多侵剋军资,临敌輒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本院若还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经过两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军粮。”
《漢語大詞典》:破害
损害,侵害。 汉 王充 论衡·难岁:“如审有所用,则不徙之民皆被破害;如无所用,何能破之。”
分類:损害侵害
《漢語大詞典》:正当防卫(正當防衛)
法律用语。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的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所引起的后果,如将对方杀伤等,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漢語大詞典》:诈害(詐害)
欺诈侵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吾若知之,必皆重责。”《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还要诈害地方邻里,夺人田产。倚势欺人,这样的人,猪狗也不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某国人﹞假扮 中国 学生,待人众稠密,混杂其间,身藏危险物,扰乱治安,显图诈害。”
分類:欺诈侵害
《漢語大詞典》:微攻
暗中侵害。管子·七臣七主:“以非买名,以是伤上,而众人不知,之谓微攻。” 尹知章 注:“言为伪善渐攻於君。”
分類:暗中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