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贝锦
惊动
无父
人门
传人
倡和
和歌
文孙
愚人
延赏
迎合
养人
引用
强盗
尊兄
《國語辭典》:贝锦(貝錦)  拼音:bèi jǐn
像贝壳一样的锦文。《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國語辭典》:惊动(驚動)  拼音:jīng dòng
1.惊骇震动。《三国演义》第六回:「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
2.烦扰。《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因为无事,不敢来上门上户,惊动老爹。」《红楼梦》第二○回:「这里宝玉通了头,命麝月悄悄的伏侍他睡下,不肯惊动袭人。」也作「惊扰」。
《漢語大詞典》:无父(無父)
(1).指死去父亲。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吕氏春秋·劝学:“夫无父而无师者,餘若夫何哉!”
(2).指 孟子 斥 墨子 倡兼爱,视己父与他人之父无别的说法。《孟子·滕文公下》:“ 杨氏 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自家 墨 者 东郭先生 是也……大都道俺是无父的,却不知俺物我混同,这纔是个兼爱的道理。”参见“ 无父无君 ”。
《漢語大詞典》:无父无君(無父無君)
孟轲 斥责 墨翟 、 杨朱 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孟子·滕文公下》:“ 杨氏 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宋 朱熹 《答汪尚书书》:“是以 孟子 推言其祸,以为无父无君,而陷於禽兽,辞而闢之,不少假借。” 冰心 《斯人独憔悴》二:“ 化卿 便上下打量了 颖石 一番,冷笑说:‘率性连白鞋白帽,都穿戴起来,这便是无父无君的证据了。’”
《漢語大詞典》:人门(人門)
(1).用人环列护卫以为门。周礼·天官·掌舍:“无宫则共人门。” 郑玄 注:“谓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观,陈列周卫,则立长大之人以表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 三国 魏 曹操 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
(2).人品与门第。陈书·文学传·蔡凝:“黄散之职,固须人门兼美。”北史·裴叔业传:“﹝ 裴植 ﹞自言人门不后 王肃 ,怪朝廷处之不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柳潭 ﹞以人门第一,选尚公主,拜太子洗马。”
(3).他人门下。 宋 苏轼 《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剪灯新话·金凤钗记》:“自念婚事不成,隻身孤苦,寄迹人门,亦非久计。”
(4). 黄河 中的峡名。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三门山 北侧,与 神门 、 鬼门 并列。 贺敬之 《三门峡歌》:“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國語辭典》:传人(傳人)  拼音:chuán rén
1.叫人,召唤人。《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们只管看屋子,不管传人。姑娘要传人,再派传人的去。」
2.传授给他人,多指特殊技艺而言。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凡有能此者,皆悉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
3.继承衣钵的人。如:「他常自称是龙虎山张天师的嫡系传人。」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随声相和。《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唐。孔颖达。正义:「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赵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旧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
2.一人先提议,他人再附和。《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一个封袋上写著『程仪』,一本书、一个诗卷,知县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妇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國語辭典》:和歌  拼音:hé gē
一种日本传统韵文。盛行于平安朝时代。今则专称节奏为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音的短歌形态之抒情诗。
《漢語大詞典》:和哥
见“ 和歌 ”。
分類:和哥
《漢語大詞典》:文孙(文孫)
指 周文王 之孙。《书·立政》:“继自今 文 子 文 孙。” 孔 传:“ 文 子 文 孙, 文王 之子孙。”后泛用为对他人之孙的美称。 清 潘祖荫 《〈炳烛编〉序》:“赖有文孙间关危难,保此遗书。”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文孙雅意惠来学,妙选宾友相切磋。”
《國語辭典》:愚人  拼音:yú rén
1.无知的人。《诗经。小雅。鸿雁》:「维彼愚人,谓我宣骄。」《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们拿我作愚人待,什么事我不知。」
2.愚弄他人。如:「愚人节」。《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红楼梦》第五一回:「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漢語大詞典》:延赏(延賞)
(1).延及他人的赏赐。 唐 白居易 《薛从可右清道率府兼仓曹制》:“惟汝父 平 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啟封,延赏亦宜及嗣。” 宋 岳珂 桯史·见一堂:“或较其积阀,谓虽居位,犹未该延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任邱大僚:“弹丸邑中,一时大僚,同事一方,拓雄边,开制府,接武公孤,延赏环卫,亦近代所少。”
(2).留连赏玩;长时间地观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二山﹞峯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初冬同 李 进士 伯承 游 西山 ,夜投 碧云寺 ,并憩 石桥 ,注目延赏。”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延赏未及徧,前山又登陟。”
《國語辭典》:迎合  拼音:yíng hé
1.逢迎,揣测人意而投其所好。《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三十六。肃宗至德二年》:「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窃富贵。」《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魏总办实在看不过,无奈深晓得这位抚台的意思,正显得他能吃苦,并非自己不愿供给,他今要迎合他的意思,只得如此。」
2.会合。《南齐书。卷二六。陈显达传》:「申司州志节坚明,分见迎合,总勒偏率,殿我而进。」
《漢語大詞典》:养人(養人)
(1).供给人民生活所需。礼记·礼运:“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 孙希旦 集解:“养人,谓食人。”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2).教育熏陶他人。孟子·离娄下:“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汉书·礼乐志》:“礼以养人为本。”
(3).谓使人得到补益。 宋 司马光 《评秦坑赵军》:“夫兵之设,非以害人,所以养人也。”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八老 回家,对这胖妇人説道:‘街坊上嘴舌不是养人的去处。’”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 黟水 清而不寒,其味甘……邑人多饮井水,味尤腴,云水从土中过,能养人。”
《國語辭典》:引用  拼音:yǐn yòng
1.任用。《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话说宋朝失政,国丧家亡,祸根起于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党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2.言论及文章中援用古书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语等等,称为「引用」。是一种诉之于权威或诉之于大众的修辞法。
《國語辭典》:强盗(強盜)  拼音:qiáng dào
1.用暴力胁迫,强夺他人财物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路上遇见强盗,把我的衣裳行李都打劫去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出了界,卸了我们干系,那怕他半路上被强盗宰了呢?」
2.书名。德国剧作家席勒著的第一部剧本,西元一七八一年出版,初演于一七八二年。描写伯爵之子,因不见谅于父,落草为寇,杀妻自首的故事。形式自由,情节动人。
《國語辭典》:尊兄  拼音:zūn xiōng
称谓:(1)对自己兄长或同辈中年长者的敬称。《北史。卷五二。齐宗室诸王列传下。武成诸子》:「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于南宫尝见新冰绿李,还,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无?』」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共敌军擂鼓鸣啰,谁不怕俺弟兄三个。」(2)对对方兄长的敬称。《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师就医。』」(3)朋友间对对方的敬称。《水浒传》第五○回:「祝龙答道:『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红楼梦》第一回:「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