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仁闻(仁聞)
仁爱的名声。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 宋 曾巩 《唐论》:“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於三代。”
分類:仁爱名声
《國語辭典》:见爱(見愛)  拼音:jiàn ài
爱护。《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
《漢語大詞典》:垂仁
施仁爱。晋书·元帝纪论:“岂 武 宣 餘化犹畅于 琅邪 , 文 景 垂仁传芳于 南顿 。”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伏维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録其罪,察其辞而垂仁採纳焉。”
分類:仁爱
《漢語大詞典》:天爱(天愛)
天生的仁爱。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孝发幼龄,友自天爱。”
分類:天生仁爱
《漢語大詞典》:仁道
仁爱之道。《孔丛子·记问》:“仁道在邇,求之若远。” 晋 张华 《励志》诗:“仁道不遐,德輶如羽。”
《漢語大詞典》:敦化
谓仁爱敦厚,化生万物。《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郑玄 注:“小德川流,浸润萌芽,喻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万物,喻天子也。” 孔颖达 疏:“ 孔子 所作春秋,若以诸侯小德言之,如川水之流,浸润萌芽;若以天子大德言之,则仁爱敦厚,化生万物也。”
《漢語大詞典》:余爱(餘愛)
(1).未全部施与的仁爱。 汉 刘向 新序·义勇:“不然。吾闻仁者无餘爱,忠臣无餘禄。”
(2).前人留下的恩德。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崔魏公 镇 淮海 九载……民康物阜,军府晏然。 元祐 末,故老犹存,喜论其餘爱。”
《漢語大詞典》:仁气(仁氣)
(1).仁厚之气。礼记·乡饮酒义:“天地温厚之气,始於东北,而盛於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2).仁爱的风尚。 宋 黄庭坚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南驱将仁气,百城共一陶。”
《漢語大詞典》:仁信
仁爱诚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尚 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輒来。”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赞:“ 武 十七王, 文宣 令望,爱才悦古,仁信温良。”
分類:仁爱诚实
《漢語大詞典》:恕己
(1).宽宥自己。《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妬。” 王夫之 通释:“如心谓之恕。君子之恕,如其心之忠也。小人之恕,如其心之邪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鲁二女:“不料 汉 人恕己,好言古女淫佚也。”
(2).谓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汉书·成帝纪》:“崇宽大,长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垂惻隐於有生,恒恕己以接物者,仁人也。” 唐 白居易 《王泽流人心感策》:“夫欲使王泽旁流,人心大感,则在陛下恕己及物而已。”
《漢語大詞典》:温仁
温厚仁爱。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篤敬爱下。”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动息无格於温仁,颠沛安由乎正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肃宗 被史家描写为‘温仁’, 唐代宗 也被称为‘宽仁’,实际都是庸懦人物。”
分類:温厚仁爱
《國語辭典》:仁洽  拼音:rén qià
仁爱和睦。《文选。张衡。东京赋》:「既本鲱武,仁洽道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分類:仁爱和睦
《漢語大詞典》:仁体(仁體)
仁爱的本旨。吕氏春秋·长攻:“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吾以此识仁体矣。”一说《吕氏春秋·长攻》所云“仁体”当为“体仁”之倒误,“体仁谓体会仁之实者也”。见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漢語大詞典》:仁善
仁爱善良。史记·外戚世家:“ 高后 崩。大臣议立后……皆称 薄氏 仁善,故迎 代王 ,立为 孝文皇帝 。” 鲁迅 《准风月谈·“推”的余谈》:“古之‘第三种人’,好像比现在的仁善一些似的。”
分類:仁爱善良
《漢語大詞典》:仁恤
仁爱体恤。 唐 韦应物 《送杨氏女》诗:“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仁杰 密奏:‘彼皆詿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分類:仁爱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