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手翰
手刺
宸题
亲迹
手表
手讯
签字
手谕
手柬
手泐
蜡丸书
《國語辭典》:手翰  拼音:shǒu hàn
亲手写的书信。唐。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也称为「手书」。
分類:亲笔书札
《國語辭典》:手刺  拼音:shǒu cì
旧时官场上相互拜谒时所用的名帖。类似现代的名片。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元丰后,又盛行手刺,前不具衔,止云某谨上谒某官,某月日,结衔姓名。」
《漢語大詞典》:宸题(宸題)
帝王的亲笔题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百尺翠云巔,仰见宸题金扁。素王端拱, 颜 曾 四座冠冕。” 王闿运 《〈珍珠泉铭〉序》:“ 高宗 宸题,永为灵泉。”
《漢語大詞典》:亲迹(親跡)
亲笔,手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溥 手教所指挥事甚详,翰墨印记,极有次序,悉是当时亲跡。”
分類:亲笔手迹
《國語辭典》:手表  拼音:shǒu biǎo
1.系于手腕的小表。也作「手表」。
2.亲手书写表章。《资治通鉴。卷二九四。后周纪五。世宗显德五年》:「辛丑,冯延鲁、钟谟来自唐,唐主手表谢恩。」
3.亲手书写的表章。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二。齐王僧虔答录古来能书人名》:「时人善学人书,写羲之手表,出示不觉,后日几欲乱真。」
《國語辭典》:手表(手錶)  拼音:shǒu biǎo
系于手腕的小表。也作「手表」。
《漢語大詞典》:手讯(手訊)
亲笔来信问讯。 宋 苏轼 《答王庆源书》:“久以官宂,不暇上问,忽辱手讯,喜知车从已达輦下。”
《國語辭典》:签字(簽字)  拼音:qiān zì
在文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以作为凭證。《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当下有许多拍掌的人,听见要签字,都偷偷的躲了出去。」也作「签押」。
《國語辭典》:手谕(手諭)  拼音:shǒu yù
尊长亲手下达给部属的书信或命令,并无一定格式。
《漢語大詞典》:手柬
亲笔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 房 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请託诸手柬呈上览。上为重贬 张 陈 ,而 房 亦降级。”
分類:亲笔
《國語辭典》:手泐  拼音:shǒu lè
手书。旧式函札的结尾用语。
《國語辭典》:手书(手書)  拼音:shǒu shū
亲笔写的书信。《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乃先发手书与卫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其父大怒,写著严切手书,差著两个管家,到京催他起身。」也称为「手翰」、「手札」、「手示」。
《漢語大詞典》:蜡丸书(蠟丸書)
(1).封在蜡丸中的密件。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 重进 与 永德 两军相疑,有隙…… 景 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 重进 ,劝其反。” 柳亚子 《论诗答鵷雏》诗之四:“蜡丸书奏意殷勤,絶命词成语苦辛。”
(2).指亲笔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此信到,想诸君游 崇效寺 看海棠归。然絳蜡一枝,共读我蜡丸书可乎?”
分類:亲笔蜡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