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降龙伏虎
龙潭虎穴
龙吟虎啸
《國語辭典》:降龙伏虎(降龍伏虎)  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
比喻有极大的本领,能克服重大困难或恶势力。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西游记》第八○回:「你莫是魍魉、妖邪?我不是寻常之人。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也作「伏虎降龙」。
《國語辭典》:龙潭虎穴(龍潭虎穴)  拼音:lóng tán hǔ xuè
潭,深水池。龙潭虎穴指龙潜伏的深渊,老虎藏身的洞穴。比喻凶险之地。《封神演义》第七一回:「二马拨开,鎗斧并举,大战龙潭虎穴。」《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你父亲因他不是个诗书礼之门,一面推辞,便要离了这龙潭虎穴。」也作「龙潭虎窟」。
《國語辭典》:龙吟虎啸(龍吟虎嘯)  拼音:lóng yín hǔ xiào
1.龙虎的吼叫声。形容声音嘹亮。宋。黄庭坚 送昌上座归成都诗:「昭觉堂中有道人,龙吟虎啸随风云。」
2.语本《易经。乾卦》唐。孔颖达。正义:「龙吟则景云出,……虎啸则谷风生。」比喻同类事物相互感应。《西游记》第六○回:「龙吟虎啸,鹤唳莺鸣,一片清幽真可爱。」也作「虎啸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