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鼻梁  拼音:bí liáng
鼻的上端。自鼻根至鼻尖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四回:「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也称为「鼻茎」。
《国语辞典》:横打鼻梁儿(横打鼻梁儿)  拼音:héng dǎ bí liáng ér
勇于负起责任。形容极其慷慨的样子。如:「再大的事情他横打鼻梁儿都会扛起来的。」
《漢語大詞典》:横打鼻梁
方言。表示保证(办到所说的事)。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瑞丰 不明白哥哥所谓的不三不四的事是什么事,而横打鼻梁的说:‘大哥你放心,我起码也得弄个科员!’”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好,我跟太太横打了鼻梁,我说太太走吧,我看着。 祥子 回来呢,我马上赶到 左 宅去;不回来呢,我认了命!”
《漢語大詞典》:鼻梁子
见“ 鼻梁 ”。
《國語辭典》:鼻梁  拼音:bí liáng
鼻的上端。自鼻根至鼻尖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四回:「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也称为「鼻茎」。
《漢語大詞典》:鼻梁骨
鼻中隔。《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鼻孔之界骨,名曰鼻梁骨。”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轰报》:“把你鼻梁骨打蹋不轻饶。”
分類:鼻中隔
《國語辭典》:鼻准(鼻準)  拼音:bí zhǔn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西游记》第四九回:「鼻准高隆如峤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所蓄犬,忽人立怒号,两爪抱持齧妇面,裂其鼻准,并盲其一目。」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端」、「鼻尖」。
分類:鼻尖鼻梁
《漢語大詞典》:鼻柱
(1).鼻梁。灵枢经·师传:“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
(2).鼻中隔。《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鼻”注:“鼻者,司臭之窍也。两孔之界骨,名曰鼻柱。”
《漢語大詞典》:鼻囱
鼻梁。 茅盾 《创造》三:“一对泪珠忽然从 娴娴 的美目里迸出来,落在 君实 的鼻囱边,又顺势淌下,钻进他的口吻。” 茅盾 《时间的记录·谈鼠》:“婴儿满面是血了,揩干血,这才看清被啮破了鼻囱了。”
分類:鼻梁
《國語辭典》:山根  拼音:shān gēn
1.山脚。北周。庾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2.术数用语。指鼻梁。《金瓶梅》第九六回:「你这山根不宜断绝,麻衣祖师说得两句好:『山根断兮早虚花,祖业飘零定破家!』」《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此媪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清,山根不断,乃大贵之相。」
3.俗称后颈为山根。
《漢語大詞典》:双柱(雙柱)
形容鼻梁宽。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老子 黄白色,美眉广顙,长耳大目,疎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 周文王 时为守藏史。” 隋 薛道衡 《老氏碑》:“三门双柱,表耳鼻之寄;蹈五把十,影手足之异。”
分類:鼻梁
《漢語大詞典》:鼻根
(1).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泉州 有客 卢元钦 染大疯,惟鼻根未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肉尸》:“鼻根、鼻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这样想着,突然间鼻根一酸,眼泪涌上了美丽的眼圈。”
(2).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宋 陶谷 清异录·陈设·青纱连二枕:“ 舒雅 作青纱连二枕,满贮酴醿木犀瑞香散蕊,甚益鼻根。” 清 龚自珍 《五重义证》:“又 观世音 用耳根, 香积佛 众香世界 用鼻根, 智者大师 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証。”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五官之谓五根,译佛书语也, 惠 、 潮 、 嘉应 之客籍,谓耳为耳根,谓鼻为鼻根。”参见“ 六根 ”。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国语辞典》:隆鼻  拼音:lóng bí
1.高鼻。《淮南子。地形》:「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也称为「隆准」。
2.一种将鼻梁增高,以改善先天或后天所引起的鼻梁扁平或弯曲现象的外科手术。
《漢語大詞典》:鼻峰
鼻梁高耸处。《花月痕》第七回:“这 利仁 年纪二十餘岁,生得頎长白晳,鼻峯高耸。”
分類:鼻梁高耸
《漢語大詞典》:龙犀(龍犀)
旧时相术家称囟下骨隐起,下连鼻梁不断。迷信者以为贵人之相。文选·刘孝标〈辩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李善 注:“ 朱建平 《相书》曰:‘頟有龙犀入髮,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
《国语辞典》:鼻骨  拼音:bí gǔ
位于两眼窝间,构成鼻梁上部与侧部的颜面骨。小而扁平,左右各一,互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