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黴菌  拼音:méi jùn
真菌中子囊菌类的不整子囊菌的一属,与青黴菌同一科。生长在潮湿的地方。用分生孢子繁殖,初生时为白色匍匐的营养菌丝,生殖时产生直立的分生孢子柄,柄端膨大如球,球上著生多数小柄,各小柄顶端著生一串分生孢子。食品工业上常利用黴菌及酵母酿酒及制造豆酱及酱油。
《国语辞典》:黑黴菌  拼音:hēi méi jùn
真菌结合菌类「黑黴」、「白黴」的别称。参见「白黴」条。
《国语辞典》:黴菌病  拼音:méi jùn bìng
由黴菌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皮肤病。如白癣、头皮癣。
《漢語大詞典》:霉菌(黴菌)
(1).一种低等植物,真菌的一类。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绿、黑、红等多种颜色的孢子。多腐生。可用以生产工业原料,制造抗生素。部分霉菌也可引起病害。 闻一多 《死水》诗:“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2).泛指致病的细菌。比喻败类。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一般满奴汉奸,为社会之霉菌。”
《国语辞典》:黄曲毒素(黄曲毒素)  拼音:huáng qú dú sù
由黄曲黴菌分泌的一类成分,毒性极强。黄曲毒素的代谢物可导致肝癌。花生、玉米、稻米、麦等,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易受黄曲黴菌感染,需妥善储存,以防食用时中毒。
《国语辞典》:稻热病(稻热病)  拼音:dào rè bìng
台湾水稻的重要病害。由黴菌感染而引起,通常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病害较严重,而随其病徵发生部位不同而有叶稻热病和穗稻热病之分,病斑呈白色或褐色,不能结实。也作「稻瘟病」。
《国语辞典》:醭儿(醭儿)  拼音:bú ér
醋、酒或酱油等放久后,表面上所长的白色黴菌。
《国语辞典》:灰指甲  拼音:huī zhǐ jiǎ
由于黴菌在指甲繁殖,致使指甲变厚、变色。也称为「甲癣」。
《国语辞典》:白癣(白癣)  拼音:bái xiǎn
病名。一种头癣。患者多为幼儿,系由黴菌引起,能使毛发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