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传黄耳
 
呼黄耳
 
寄书黄狗
 
尺素托黄犬
 
书曾凭犬
 
洛下有书
 
无犬附书
 
犬附书
 
西来黄犬
 
遣黄犬
 
黄犬寄书
 
黄犬书来
 
黄犬归
 
黄耳不来
 
黄耳寄书
 
黄耳犬


《述异记》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荅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南,去机家二广记引作五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兽部中·狗〉~639~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荅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南,去机家二广记引作五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典故 
相关人物
陆机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兽部中·狗〉~639~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荅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南,去机家二广记引作五百步,聚土为坟,人呼为「黄耳冢。」
《述异记》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荅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南,去机家二广记引作五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简释

犬书:喻书信。唐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例句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李贺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 杜甫 雨晴

音尘黄耳间,梦想白眉良。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书家人

《漢語大詞典》:犬书(犬書)
晋书·陆机传:“初 机 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 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 洛 。其后因以为常。”后因称家信为“犬书”。 唐 李贺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犬书曾去 洛 ,鹤病悔游 秦 。”
分類:称家家信
《漢語大詞典》:黄耳
(1).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唐 元稹 《友封体》诗:“樺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騮声。”
(2). 晋 陆机 所饲名犬名。晋书·陆机传:“初 机 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 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 洛 。”后即以“黄耳”喻指信使。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黄耳定从秋后到,白头新自夜来生。” 清 顾炎武 《自笑》诗:“黄耳不来 江 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3).用黄金或黄铜所制的器物之耳。易·鼎:“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贞。”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 马非百 注:“黄耳,即黄金耳或铜耳。今各地出土古杯,椭圆形,有双耳,就是这种东西。”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是故 周公 繫爻之辞,以折足覆餗为戒,以黄耳玉鉉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