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翼如
形容姿态端好,如鸟类展翅之状。论语·乡党:“趋进,翼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言端好。” 邢昺 疏:“趋进翼如也者,谓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之张翼也。”旧唐书·刘几传:“长裾广袖,襜如翼如,鸣珮行组,鏘鏘奕奕。”
《漢語大詞典》:绣羽(繡羽)
(1).指鸟类美丽的羽毛。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戏锦鳞而夕暎,曜绣羽以晨过。” 前蜀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马嘶春陌金羈闹,鸟睡华林绣羽香。”
(2).指色彩斑斓的鸟。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清 孙枝蔚 《偶行市上遂步至北门外遍观诸家园林》诗:“枝头绣羽并肩立,水面金鳞啣尾行。”
《國語辭典》:羽虫(羽蟲)  拼音:yǔ chóng
1.泛称鸟类。《孔子家语。卷六。执辔》:「故曰羽虫三百有六十,而凤为之长。」
2.有翅的小虫。唐。杜甫〈夏夜叹〉诗:「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3.鸡虱的别名。参见「鸡虱」条。
分類:鸟类动物
《漢語大詞典》:爪觜
(1).鸟类的爪和嘴。新唐书·五行志一:“水禽山鸟,无不驯狎。中有如人面、緑毛、紺爪觜者,其声曰‘甘’,人谓之甘虫。”
(2).指口才。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 田巴 兀老苍,怜汝矜爪觜。” 宋 苏轼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诗:“因君寄声问消息,莫对黄鷂矜爪觜。”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世儒诵,往往矜爪觜。”
分類:鸟类口才
《漢語大詞典》:奔奔
(1).鸟类雌雄相随之貌。《诗·鄘风·鹑之奔奔》:“鶉之奔奔,鹊之彊彊。” 郑玄 笺:“奔奔、彊彊,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剪灯新话·牡丹灯记》:“狐绥绥而有荡,鶉奔奔而无良。”
(2).急走貌。 唐 沈亚之 《与潞鄜州书》:“且观将謁之,礼於其门,乃见纳客之官,奔奔而入,促促而出。”
《漢語大詞典》:毛质(毛質)
指鸟类之毛羽。文选·鲍照〈舞鹤赋〉:“烟交雾凝,若无毛质。” 李善 注:“毛羽与烟雾同色,故云若无。” 唐 杜甫 《醉歌行》:“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分類:鸟类毛羽
《漢語大詞典》:羽鳞(羽鱗)
(1).指鸟类和鱼类。 清 孙枝蔚 《园中作》诗:“经营只是缘诗酒,德泽犹能及羽鳞。”
(2).犹鱼雁。指书信。 明 刘兑 《娇红记》:“藉君怜旧日,莫絶羽鳞音。”
《漢語大詞典》:翅羽
(1).翅膀。 汉 祢衡 《鹦鹉赋》:“闭以彫笼,翦其翅羽。” 唐 张鷟 《游仙窟》:“但令翅羽为人生,会些高飞共君去。” 宋 晏殊 《破阵子》词:“金菊满丛珠颗散,海燕辞巢翅羽轻。”
(2).泛指鸟类昆虫等动物。 唐 元稹 《虫豸诗》序:“予掾 荆州 之地,洲渚湿垫,其动物宜介,其毛物宜翅羽。”
《漢語大詞典》:野雁
即雁。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善于游泳和飞行。 宋 苏轼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之一:“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宋 楼钥 《小溪道中》诗:“簇簇苍山隐夕暉,遥看野雁着行归。”
《國語辭典》:插头(插頭)  拼音:chā tóu
电化器材接通电源的部分。其形状配合插座而设计。
《國語辭典》:翚翟(翬翟)  拼音:huī dí
翚、翟,皆为五彩花纹的雉鸡。据说雉鸡雌雄相守而不犯分,故在皇后的车子和服装都画有翚、翟的图形,象徵妇女的美德。用以借指皇后的车服。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漢語大詞典》:明区
∶鸟类和爬行类胚盘中部的透明区域,覆盖着囊胚腔
∶ 血小板的发白的不折射的部分
《國語辭典》:卵生  拼音:luǎn shēng
受精卵自母体排出,由卵内蛋黄提供营养,在体外孵化成新个体的生殖方法。如鸟类、鱼类、爬虫类等皆属卵生动物。
《國語辭典》:候鸟(候鳥)  拼音:hòu niǎo
随季节变更而迁移的鸟类。可分为冬候鸟和夏候鸟两种。冬候鸟有家燕、野鸭等,夏候鸟有大慈悲心鸟和八色鸟等。因其每年来去有定时,也称为「信鸟」。
《漢語大詞典》:鸣管(鳴管)
(1).吹奏律管。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设使从下,则 子野 之徒,亦当復操律鸣管,以考其音,知南风之盛衰,别《雅》《郑》之淫正也。”
(2).鸟类的发音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由若干个扩大的软骨环及其间的薄膜(称鸣膜)组成。通过气管内冲出的空气,使鸣膜鼓动而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