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髻
【佛学大辞典】
(杂语)顶上结一髻也。古梵志中有此风。
一髻罗刹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住于胎藏界曼陀罗第一苏悉地院之忿怒尊名。有大火炎髻,身色青黑,有四手。见秘藏记下,曼陀罗大钞五。
一髻罗刹女
【佛学大辞典】
(异类)罗刹名。孔雀王经曰:「有大罗刹女,名曰一髻。是大罗刹妇,居大海岸,闻血气香,于一夜中,行八万踰缮那。」
一髻罗刹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一髻罗刹尊之修法也。见一髻尊陀罗尼经。
一髻尊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唐不空译。一卷。
一髻文殊
【佛学大辞典】
(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参见: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尊形如五髻文殊。头上唯有一髻,戴宝冠。三昧耶形为宝珠,以师里为种子。是求富德而修之者。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七莎髻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莎髻)
莎髻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不动尊之头发也,莎者草名。以莎草结发,故云莎发。是西土奴仆之风,不动尊为童子奴仆之形,故结发如奴仆也。表七觉支七佛七财等而造七莎髻,末一结之为辫发而垂于左,以表一子之慈悲也。底哩三昧经上曰:「头上七种髻表七菩提,左垂一发向下者是垂慈悲之义,悲念下恶极苦恼众生也。」
五髻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表金刚界之五智。儿文殊,矜羯罗童子等之头上为五髻。五髻者,前后左右中。
五髻冠
【佛学大辞典】
(物名)作五髻形之宝冠。圣无动尊陀罗尼经曰:「是大菩萨戴五髻冠显五种智。」
五髻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顶上结五髻,为童子形。常云文殊之本体,为此五髻文殊,其他之文殊以之为本,五髻表五智五佛,童形取天真也。是为五字文殊法之本尊。五字即五髻。五髻即五智五佛。以阿字为种子,密号云吉祥金刚。大日经一曰:「次至第三院先图妙吉祥,其身郁金色,五髻冠其顶,犹如童子形。左持青莲华,上表金刚印。慈颜遍微笑,坐于白莲台。」同疏五曰:「文殊师利,身郁金色,顶有五髻作童子形,左持泥卢钵罗,是细叶青莲华,华上有金刚印,极熙怡微笑,坐白莲台。(中略)首有五髻者为表如来五智久已成就,以本愿因缘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曰:「即于坛心画曼殊室利菩萨,作童子形,右手持金刚宝剑左手持摩诃般若梵筴,坛轮四周梵写阿啰跛者娜字。」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八髻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八字文殊法之本尊也。顶上分八髻,以表八大童子或八佛。见胎曼大钞四。
肉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乌瑟腻沙Us!n!i^s!a,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为普思义菩萨说金刚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修行金刚如来心品三摩地,及说外道苦行之恶报,并不师受三摩耶法,自作法咒之恶果。
乌波髻使者
【佛学大辞典】
(佛名)文殊之使者。胎藏界曼陀罗第七文殊院二十五尊中之一,位于文殊之左方第一。秘藏记下曰:「乌波髻使者,黄色,左手青莲华,右手利剑。」梵Upakes/ini。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贤译。帝释与修罗战败求救,佛为说咒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