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雨桥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漢語大詞典》:风雨表(風雨表)
(1).测空气压力以预知风雨的仪器。又名晴雨表、晴雨计或气压计。
(2).比喻赖以观察形势发展变化的事物。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六:“银行界是一支风雨表,这一两天里,大老倌们拼命提存款,买外汇,带引零星存户也起恐慌,这难道也是无风起浪么?”
《漢語大詞典》:栉沐风雨(櫛沐風雨)
同“ 櫛风沐雨 ”。 旧唐书·韦皋传:“伏惟 太宗 櫛沐风雨,经营庙朝,将垂二百年。”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櫛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分类字锦》:终年风雨(终年风雨)
李白 游五松山诗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萧飒鸣涧壑,终年风雨秋。
分类:
《分类字锦》:雪霜风雨(雪霜风雨)
左传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
分类:偶字
《国语辞典》:风雨名山之业(风雨名山之业)  拼音:fēng yǔ míng shān zhī yè
风雨,乱世。名山,古帝王藏书之府。全句比喻乱世不朽的著作。连横〈台湾通史序〉:「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
《国语辞典》:春风雨露(春风雨露)  拼音:chūn fēng yǔ lù
和煦吹拂的春风,滋润大地的雨露。比喻君恩普施于下,民生安宁。宋。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词:「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漢語大詞典》:风雨漂摇(風雨漂摇)
见“ 风雨飘摇 ”。
《國語辭典》:风雨飘摇(風雨飄搖)  拼音:fēng yǔ piāo yáo
本指树上的鸟窝在风雨中飘荡。语本《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后比喻时局动荡不安,极不稳定。宋。郑清之 念奴娇。楚天霜晓词:「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
《國語辭典》:风雨凄凄(風雨淒淒)  拼音:fēng yǔ qī qī
凄凄,寒冷。风雨凄凄指风雨交加,凄凉寒冷。《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唐。杜牧〈阿房宫赋〉:「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國語辭典》:风雨如晦(風雨如晦)  拼音:fēng yǔ rú huì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比喻处于险恶环境中也不改变其操守。《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立身行道,始终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也作「风雨晦冥」。
《漢語大詞典》:风雨如盘
1.形容风雨极大。盘,大石头。
2.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國語辭典》:风雨如磐(風雨如磐)  拼音:fēng yǔ rú pán
磐,大石。「风雨如磐」形容风雨极大。如:「准备好了明天去郊游,结果被这风雨如磐的天气给打消了。」后比喻黑暗势力的沉重压迫。如:「值此风雨如磐之时,大家更应戮力同心,共度危难。」
《國語辭典》:风雨时若(風雨時若)  拼音:fēng yǔ shí ruò
若,顺从。风雨时若指风雨适时调顺。唐。张嘉贞 北岳庙碑:「风雨时若,是耕是穫,家勤于作兮。」
分類:风调雨顺
《漢語大詞典》:风雨同舟
孙子·九地:“夫 吴 人与 越 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诸公热诚毅力,十部 仲愷 ,当有善法,济此艰难。庶几风雨同舟,危亡共拯。”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共进会文学社协商合作》:“合则两美,离则两伤;譬如风雨同舟,大家只期共济,到达彼岸就得了,有什么不可商议?”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但他们两人平日不和,互不相下,则是千真万确的,人人都很明白。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國語辭典》:风雨同舟(風雨同舟)  拼音:fēng yǔ tóng zhōu
在暴风雨中同船共渡。语本《孙子。九地》:「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如:「在此危难之际,希望大家能够风雨同舟,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