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薄面含嗔  拼音:bó miàn hán chēn
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娇羞中面色微怒的样子。《红楼梦》第二三回:「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漢語大詞典》:干血痨(乾血癆)
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 ,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國語辭典》:黄甘甘(黃甘甘)  拼音:huáng gān gān
1.形容面貌黄瘦的样子。元。尚仲贤《三夺塑》第二折:「折倒的黄甘甘的容颜,白丝丝地鬓脚。」也作「黄乾乾」、「黄绀绀」。
2.因受惊吓或生病而面色灰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为甚的黄甘甘改了面色,白邓邓丢了眼光。」
分類:面色
《國語辭典》:鹤发童颜(鶴髮童顏)  拼音:hè fǎ tóng yán
如鹤毛般的白发,孩童般红润的脸色。形容老人气色好、有精神。《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知是异人,优礼相待。」《精忠岳传》第三六回:「兀朮见是一员老将,鹤发童颜,威风凛然,十分欢喜。」也作「童颜鹤发」。
《國語辭典》:和颜悦色(和顏悅色)  拼音:hé yán yuè sè
和蔼喜悦的脸色。《老残游记》第八回:「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要他们捐钱是要翻脸的,送儿子来考就和颜悦色了。」也作「和容悦色」。
《漢語大詞典》:变颜变色(變顔變色)
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管桦 《不讲理的人》:“ 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 变脸变色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国语辞典》:神色不动(神色不动)  拼音:shén sè bù dòng
面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遇事镇静,临危不变。《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或跳过其上,子春神色不动。」《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翰乃谓晟道:『有敕赐相公死!』晟神色不动。」
《國語辭典》:神色自若  拼音:shén sè zì ruò
神色从容自然,很镇定的样子。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神色自若地克服。」《北齐书。卷二八。列传。元晖业》:「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琼饮酒一大卮,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
《國語辭典》:刷白  拼音:shuà bái
色白而带青,多指面色不正常。如:「他被不讲理的顾客气得脸色刷白。」
《漢語大詞典》:枯黯
憔悴而灰暗。多形容面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王 一日游市廛,忽遇 赵东楼 ,巾袍不整,形色枯黯。”
《漢語大詞典》:焦面王
指传说中的阎王、鬼王。以其面色似焦炭故称。《水浒传》第四七回:“三分不像人模样,一似酆都焦面王。”
《漢語大詞典》:娩泽(娩澤)
面色润泽,容光焕发。荀子·礼论:“故説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 杨倞 注:“娩,媚也,音晚;泽,颜色润泽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娩,读若问。娩泽,谓颜色润泽也。説豫与忧戚对文,娩泽与萃恶对文,故曰是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