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占吝
占据。多指非分据有。 唐 韩愈 《送灵师》诗:“自从入宾馆,占恡久能专。” 钱仲联 集释引 沈钦韩 注:“占恡,乃占据之义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恡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诸位下诸衙门及权豪势要人家,敢有似前影蔽占恡者,以违制论非。”
《漢語大詞典》:寇窃(寇竊)
(1).抢劫;盗窃。三国志·魏志·崔林传:“﹝ 崔林 ﹞在官一期,寇窃寝息。” 隋 牛弘 《献书表》:“ 永嘉 之后,寇窃竞兴,因 河 据 洛 ,跨 秦 带 赵 。”
(2).引申为非分据有。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僕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窃大州,恩深分厚,寧乐今日,自还接刃!”《宋书·王弘传》:“内朝细务,庶可免竭,神州任重,望实兼该,臣何人斯,寇窃不已。”
《漢語大詞典》:非服
(1).谓非分取得的官爵、职位。后汉书·桓荣丁鸿传论:“至夫 邓彪 、 刘愷 ,让其弟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於义不亦薄乎?” 李贤 注:“弟不当袭爵,故言非服。”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不以尊豪轻絶物命,不使不肖窃假非服。”
(2).用为不称职的谦词。 晋 庾亮 《上疏乞骸骨》:“阶缘戚属,累忝非服。”
《漢語大詞典》:躐取
谓用不正当手段非分获取。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况今居是职者,往往多后生新进,躐取而强处之,人多不服。”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乃自近岁以来,士习浇漓,官方刓缺,钻闚隙竇,巧为躐取之媒;鼓煽朋儔,公肆挤排之术。”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 张孚 敬 桂蕚 ,因得乘间抵隙,逢迎以售其説,而躐取大位。”
《國語辭典》:妄图(妄圖)  拼音:wàng tú
图谋不轨。如:「敌军趁夜发动突袭,妄图攻陷我军阵地。」《新唐书。卷一二一。王琚传》:「今太子功定天下,公主乃敢妄图,大臣树党,有废立意。」
《漢語大詞典》:幸心(倖心)
侥幸心理。管子·君臣下:“君子食於道,则义审而礼明。义审而礼明,则伦等不踰,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
侥幸之心,非分之想。 唐 白居易 《论孙璹状》:“岂唯公议之间,以为过当,亦恐同类之内,皆生倖心。” 宋 岳珂 桯史·艺祖禁谶书:“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倖心。”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长浮伪而启倖心,殊非加中五经之本意。”
《國語辭典》:窥觊(窺覬)  拼音:kuī jì
怀著野心窥视,伺机而动。《宋书。卷八四。袁觊传》:「而群小构慝,妄生窥觊,成轸惑燕,贯高乱赵,谗人罔极,自古有之。」
《國語辭典》:横财(橫財)  拼音:hèng cái
意外获得的财富,多指以不法的手段取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也是此人,偶然有此横财,带去著了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廉访拐了这注横财到手,有些毛病出来。」
《漢語大詞典》:几幸(幾幸)
非分企求。几,通“ 冀 ”。《汉书·贾谊传》:“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姦人几幸,而众心疑惑。” 颜师古 注:“几读曰冀。”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二世二:“天下无必死之涂,而亦无可几幸之得。”
分類:非分企求
《國語辭典》:沾染  拼音:zhān rǎn
1.感染,因接触而受影响。《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你爹见他病害得不好,恐沾染他人,方才哄他上岸打柴,径自转船来了。」《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正路,把从前那些邪魔永不沾染,就是好了。」也作「沾染」。
2.获取非分的好处。《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外甥女儿!你也大了,看见我从来沾染过你们没有?」
3.发生性行为。《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朱赚夫入宝带房,扃闭之,洪终夜无所沾染。」
《國語辭典》:沾染(霑染)  拼音:zhān rǎn
感染,因接触而受影响。如:「他沾染了吸烟的恶习。」也作「沾染」。
《漢語大詞典》:非觊(非覬)
非分的冀望。多指觊觎、谋夺帝位。宋书·刘景素传:“厢閤诸人,同谋异志,王心不从利,忠不背本,执 周天赐 而斩之……王若欲拟非覬,寧当如此乎?”
《國語辭典》:僭盗(僭盜)  拼音:jiàn dào
窃据。《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分類:非分窃据
《漢語大詞典》:觊心(覬心)
非分之想。新唐书·蒋伸传:“ 伸 曰:‘否,非遽乱,但人有覬心,乱由是生。’”
分類:非分
《漢語大詞典》:僭夺(僭奪)
(1).谓肆行劫夺。 刘师培 《悲佃篇》:“ 开元 以下,逆 胡 逞兵,大憝虽平,而悍将骄兵,逞雄于外,肆行掊克,捘削民财,僭夺之惨,罔可詰穷。”
(2).非分夺取。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五节:“尤其是 杨秀清 假托‘天父下凡’,借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僭夺 洪秀全 的军政大权。”
《漢語大詞典》:冀心
侥幸的心理,非分之想。 宋 叶适 《谢宰执(登科)启》:“犹且士无定品,家有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