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雷鸣春(1528年—?),字肇元,直隶安庆府怀宁县人,民籍。应天府乡试第十五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二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授湖广孝感知县,清慎勤敏。擢刑部主事,转工部,出为河南南阳知府,多治绩。升省右参议,谢政归。著有《礼经注疏》、《雪云楼诗集》。
《國語辭典》:雷音  拼音:léi yīn
1.雷鸣的声音。唐。徐坚《初学记。卷二。霁晴第八。诗》引南朝梁。简文帝 开霁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2.形容车声宏大如雷鸣。唐。杜牧〈杜秋娘〉诗:「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3.佛教用语。佛说法的声音如雷鸣,故称为「雷音」。北周。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若夫法云深藏,师子雷音,梵志往生,声闻说戒,雪山罗汉之论,鹫岭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國語辭典》:雷火  拼音:léi huǒ
因雷击物体所引起的火。《三国演义》第一○回:「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漢語大詞典》:雷响(雷響)
(1).雷鸣似地轰响。魏书·李谐传:“王略恢而庙胜,车徒发而雷响。” 唐 虞世南 《狮子赋》:“瞋目电曜,发声雷响。” 宋 陆游 《估客乐》诗:“帆席云垂大堤外,缆索雷响高城边。”
(2).打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兀的雷响,不下雨也。”
《漢語大詞典》:转雷(轉雷)
连续不断的雷鸣。文选·张衡〈东京赋〉:“撞洪钟,伐灵鼓……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薛综 注:“言钟鼓之声,又若雷霆之相转,亦如急风之迅疾也。” 宋 苏轼 《酒子赋》:“遂讽诵以忘食兮,殷空肠之转雷。”
《漢語大詞典》:吼雷
打响雷,雷鸣。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开头他们当成那面也开了火,停了停,才听出那里原来在吼雷了。” 路遥 《人生》第十七章:“什么时候闪电?什么时候吼雷?”
《漢語大詞典》:乘雷
谓发出雷声。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诗:“离光初绕电,震气始乘雷。”
谓车轮声有如雷鸣。《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旂兮委蛇。” 胡文英 注:“乘雷,车乘之声如雷动也。”
《漢語大詞典》:雷腾(雷騰)
谓雷鸣电闪。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六:“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衝。”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於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万夫呼抃,莫不如志。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既会既远,澹为安流。”
分類:雷鸣电闪
《漢語大詞典》:雷噪(雷譟)
雷鸣般的喧哗声。新唐书·李晟传:“大兵分道进,雷噪震地。”一本作“ 雷譟 ”。
分類:雷鸣喧哗
《漢語大詞典》:雷鍧
雷鸣轰隆声;如雷的响声。 明 宋濂 《平江汉颂》序:“矢锋雨集,炮声雷鍧。波涛起立,飞火照耀。”
《漢語大詞典》:肉雷
形容酷吏对人犯的残酷鞭打。以其击声如雷鸣,故称。 宋 陶谷 清异录·官志:“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以决罚为乐。尝宰 郃阳 ,生灵困于孽手。创造铁绳千条,或有令不承,则急缚之,仍以其半槌手,往往委顿。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国语辞典》:齁声雷起(齁声雷起)  拼音:hōu shēng léi qǐ
比喻打鼾声大如雷鸣。《老残游记》第一一回:「黄龙子就在对面榻上取了几本书做枕头,身子一欹,已经齁声雷起。」
《漢語大詞典》:輷鞫殷殷
形容车声、雷鸣等巨大的声音。史记·苏秦列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絶,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陆陇其 ﹞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二年詿误去。去之日,留者輷輷殷殷遮道而哭,海内争欲望见其颜色。” 清 薛福成 《送日本某居士东归序》:“邇来西洋贾客,车尘杂沓,輷輷殷殷,日夜行不休。”
《漢語大詞典》:雷惊电绕(雷驚電繞)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赵德麟跋太白帖:“虽自九天分派,不与万李同林。‘步处雷惊电绕,空餘翰墨窥寻。’此 赵德麟 跋 薳 所藏 李太白 《醉草》后,其实自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