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难闻(難聞)  拼音:nán wén
闻起来令人难以忍受。如:「屋前的水沟被垃圾堵塞住了,不仅臭味难闻,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國語辭典》:腥膻(腥羶)  拼音:xīng shān
1.牛、羊肉刺鼻的气味。
2.肉食、荤菜。《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杳传》:「自居母忧,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唐。徐夤 溪隐诗:「绝却腥膻胜服药,断除杯酒合延年。」
3.借指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明。姚茂良《精忠记》第四出:「率百万之师,决千里之胜,扫荡腥膻,殄灭无遗。」
《國語辭典》:恶气(惡氣)  拼音:è qì
1.难闻的气味。宋。文天祥〈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2.怒气、不平之气。《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都是孙家老乞婆,害我家坏了门户,受这恶气。」
3.邪恶不正之气。《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
《國語辭典》:臭气(臭氣)  拼音:chòu qì
恶臭难闻的气味。如:「臭气冲天」、「臭气薰人」。《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如今自己挑了黄匆匆的一担把把,这臭气怎生受得?」
《漢語大詞典》:焦苦
(1).忧愁困苦。史记·天官书:“争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饉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贤者必欲推己之乐以乐众,故虽焦苦其身,而不舍爵位者,非己所乐也。” 吴组缃 《山洪》三一:“奶奶看着这些情形,想到农忙就要开始,可是应该办的事全没有头绪,心里有说不出的焦苦。”
(2).指物体烧焦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风把带着焦苦气味的浓烟,吹过了树木葱茏的烽台山巅。”
《國語辭典》:刺鼻  拼音:cì bí
形容气味强烈。如:「阿摩尼亚的刺鼻味道,令人无法忍受。」
《國語辭典》:口臭  拼音:kǒu chòu
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由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消化不良等所引起。
《国语辞典》:臭乎乎  拼音:chòu hū hū
形容气味难闻。如:「快把那臭乎乎的垃圾拿去丢掉!」
分类:气味难闻
《国语辞典》:体臭(体臭)  拼音:tǐ xiù
身体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如:「香妃因为有特殊的体臭,所以被乾隆封为『香妃』。」
《国语辞典》:腥臊味  拼音:xīng sāo wèi
鱼、肉等生鲜食品所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如:「由于停电过久,冰箱里的鱼、肉都发出一股腥臊味。」
《漢語大詞典》:恶歹子(惡歹子)
方言。谓怪气味呛鼻难闻。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亲家太太那根烟袋,实在又辣又臭,恶歹子难抽。”
人生难得,大道难闻
【俗语佛源】
四十二章经》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又《福盖正行所经》卷二说:「纵得人身,不生中
国,诸根不具,或于佛法心不爱乐,或复生彼无佛世界。」佛教认为,这就是众生要脱离生死烦恼的「三难」。后转化为俗语「人生难得,大道难闻」,谓来到世间做人不容易,而能听到大道、真理就更难了。意在劝人珍惜有限而难得的人生,要从善修行。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出:「(上)人生难得,大道难闻。(拜坛介)弟子丁继之稽首了。」再举两个变式。如《西湖二集》卷七:「从来道:人身难得,至道难闻。奉劝修行之人切不可有一毫贪著之心、饺恨之念,错走了道儿,再救不转。」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员外又问:『你等打斋听经,有何功德?』众人言语:『人生在世,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李明权)
正法难闻
【三藏法数】
谓虽值佛出世,或缘有违逆,身有障难,根有愚钝,不能听受。又若佛灭后,或有说正法处,身为他人制伏,不能往听;或生邪见,虽听不能信受。故云正法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