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雄险(雄險)
雄伟险要。 唐 张祜 《入潼关》诗:“都城三百里,雄险此迴环。” 清 乐钧《罗台山逸事》:“尝慕 蜀中 瞿塘 、 灧澦 、 峨眉 、 剑阁 山水之雄险。”《说岳全传》第二九回:“细看山势,果然雄险。”
分類:雄伟险要
《漢語大詞典》:障堡
边塞险要处防御用的城堡。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今岁 西戎 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漢語大詞典》:遐险(遐險)
高峻险要。 晋 陆机 《鼓吹赋》:“惨 巫山 之遐险,欢芳树之可荣。” 隋 王胄 《白马篇》:“海外平遐险,来庭识负褰。”
《漢語大詞典》:扼隘
险要,险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北口》:“ 古北口 控两 关 中,崖壁崎峭,道路扼隘,距都城不二百里,尤为锁钥重地。”
分類:险要险阻
《漢語大詞典》:望紧(望緊)
犹重要,险要。 清 钱谦益 《崇德令龚渊孟考满序》:“ 渊孟 独好为吏,居恒长嘆:‘吾安得望紧之地而君长之!’”
分類:险要
《漢語大詞典》:崄塞(嶮塞)
险要的地方。 汉 贾谊 《过秦论下》:“循津关,据嶮塞,缮甲兵而守之。”汉书·蒯通传:“鋭气挫於嶮塞,粮食尽於内藏,百姓罢极,无所归死。”
分類:险要
《漢語大詞典》:邛崃坂(邛崍坂)
亦作“邛郲阪”。 指 邛崃山 的山道。至为险要。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止不过船临古渡垂杨柳,路经险道 邛郲坂 。” 清 潘耒 《烈士行赠赵义庵》:“ 邛崍坂 上高车覆,御史门前乌夜哭。”
《漢語大詞典》:四险(四險)
四周险要。又指四周的险要处。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周 在中枢,西阻 崤谷 ,东望 荆山 ,南面 少室 ,北有 太岳 ,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唐 杨炯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诗:“山川凌四险,城树隐三臺。”
《漢語大詞典》:天崄(天嶮)
谓地势天然险要。南史·刘季连传:“据天嶮之地,握此盛兵,进可以匡社稷,退不失作 刘备 。”南史·王玄谟传论:“方復观兵 崤 渭 ,陈师天嶮。”
《漢語大詞典》:阻峻
险要高峻。 宋 曾巩 《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霣坠之害。”
分類:险要高峻
《漢語大詞典》:滨塞(濱塞)
边塞,边远险要的地方。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故募人田畜以广用,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后汉书·袁安传:“至乎 章和 之初,降者十餘万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 辽东 ,太尉 宋由 、光禄勋 耿秉 皆以为失南单于之心,不可。”
《漢語大詞典》:升险(升險)
登上险要处。后汉书·马援传:“贼每升险鼓譟, 援 輒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分類:险要要处
《漢語大詞典》:岭隘(嶺隘)
山岭上险要的隘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又三里,逶迤至岭隘,有屋跨其间,曰 黄岭 。”
《漢語大詞典》:邀险(邀險)
在险要之地拦阻。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察其健决而易敌,诫之邀险,无得轻动。”新唐书·李福传:“ 福 团训乡兵,邀险须之,贼不敢入。”
《漢語大詞典》:咽颔(咽頷)
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唐 李翰 《进张巡中丞传表》:“ 巡 退军 睢阳 ,扼其咽頷,前后拒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