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深间(深間)
深藏的间谍。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分類:深藏间谍
《漢語大詞典》:贼谍(賊諜)
(1).盗贼与间谍。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郑玄 注:“谍,谓姦寇反间者,贼与谍罪大者斩之,小者杀之。”
(2).敌方的间谍。 明 归有光 《赠张别驾序》:“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张总兵:“今番僧某受我封号,乃阴为贼谍,非剪除之,则贼无灭日矣!” 清 强汝询 《金坛见闻记》卷上:“城中索贼谍不获,讥察愈严。”
《漢語大詞典》:侦谍(偵諜)
刺探情报。亦指间谍,细作。《宋书·索虏传》:“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北军方至,迁延未测,侦谍相摇,日有风传,士无人色。”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御之方略曰:具犒赏以鼓气,共甘苦以固志,谨斥堠以警备,厚侦谍以审伪。”
《漢語大詞典》:邦谍(邦諜)
在异国作间谍。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三曰邦谍。” 郑玄 注:“为异国反閒。” 贾公彦 疏:“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説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
分類:异国间谍
《漢語大詞典》:谍士(諜士)
间谍,暗探。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一:“悬綆讯谍士,但自苦城破。”
分類:间谍暗探
《國語辭典》: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木馬)  拼音:tè luò yī mù mǎ
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用大木马攻打特洛伊城的故事。参见「木马屠城记」条。
《国语辞典》:保防  拼音:bǎo fáng
保守秘密,防范间谍。如:「保防工作做得好,国家人民生活就有保障。」
《国语辞典》:匪谍(匪谍)  拼音:fěi dié
早期称中共为共匪时,其派来刺探我方情报或进行渗透分化的间谍称之为「匪谍」。如:「过去政府常宣导民众要小心匪谍。」
《国语辞典》:防谍(防谍)  拼音:fáng dié
防范间谍。如:「商场如战场,必须养成保密防谍的习惯。」
分类:防范间谍
《国语辞典》:保密防谍(保密防谍)  拼音:bǎo mì fáng dié
保守机密,防范间谍。如:「保密防谍,人人有责。」
《国语辞典》:中情局  拼音:zhōng qíng jú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缩称。美国政府的主要间谍和反间谍机构。西元一九四七年成立,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略服务局。主要任务为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意见,协调政府各机构的情报活动的建议,核实和估价各类情报,并负责在政府内部传递及执行其他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职能。
《国语辞典》:间谍战(间谍战)  拼音:jiàn dié zhàn
对立双方互派间谍刺探敌情以从事争战。如:「表面上战争是结束了,但是双方的间谍战还没完呢!」
《國語辭典》:反间谍(反間諜)  拼音:fǎn jiàn dié
反情报工作的一部分。指我方派遣深入敌方进行侦察或破坏的间谍组织;或我方发现敌方的间谍,不予逮捕故意示以机密,使其回报其派遣国家,以达成我方目的等。
《漢語大詞典》:敌探(敵探)
敌方派遣的刺探我方机密情报的间谍。如:原来他是一个卑鄙的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