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尚书大传
保罗书信
寄名符
圣餐
圣人之徒
《国语辞典》:尚书大传(尚书大传)  拼音:shàng shū dà zhuàn
书名。旧题汉伏胜撰,然实为伏胜的门徒张生、欧阳生辑其遗说编成。郑玄注。其书不尽在解经,与《韩诗外传》、《春秋繁露》同一体例。久已残阙,清《四库著录本》四卷,补遗一卷;清朝陈寿祺有辑本五卷,最完备。
《国语辞典》:保罗书信(保罗书信)  拼音:bǎo luó shū xìn
耶稣门徒保罗写给教会传教、布道者的书信,是记载耶稣言行、事迹的重要文献。
《漢語大詞典》:寄名符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红楼梦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拣了一番,因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参见“ 寄名 ”。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李栋 王云高 《彩云归》二:“当 黄维芝 把寄名符递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后的力气,把它用力抓在手里,抛出了最后的两颗浑浊的泪珠之后,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國語辭典》:圣餐(聖餐)  拼音:shèng cān
一种基督教的仪式。用面包和葡萄酒象徵耶稣的肉与血,在仪式中,教徒领受并食用,以纪念耶稣为救赎世人而受难。天主教则认为经过仪式,面包和酒化为基督的身体和血,不仅是象徵而已。
《漢語大詞典》:圣人之徒(聖人之徒)
圣人的门徒。多指传 孔子 之道者。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 杨 墨 者,圣人之徒也。” 赵岐 注:“徒,党也。”亦省称“ 圣徒 ”。 明 李东阳 《金陵问》诗:“ 程夫子 ,真圣徒。”按,指 程明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