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知事
下官
方城
邸报
幕职
上司
良牧
部伍
沐恩
守宰
作郡
铃斋
群牧
出牧
州官
《國語辭典》:知事  拼音:zhī shì
1.晓事、懂事。《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商小姐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2.职官名。民国初年称一县的长官为「县知事」。今改称为「县长」。
《國語辭典》:下官  拼音:xià guān
1.官吏自称的谦词。《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儒林外史》第一回:「而今皇恩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下官特地捧诏而来。」
2.下僚。《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3.小官。唐。韩愈 试大理评事胡君墓铭:「五十七,不足年,孤儿啼,死下官。」
《國語辭典》:方城  拼音:fāng chéng
1.春秋时楚北的长城,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北至邓县。
2.山名:(1)位于湖北省竹山县东南。(2)位于河南省叶县南。
《國語辭典》:邸报(邸報)  拼音:dǐ bào
始于汉代,各郡国驻京邸官员,传抄京都诏令、奏章、宫廷及政治新闻于诸侯的文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报纸。后世因称朝廷官报为「邸报」。宋。苏轼 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也称为「邸钞」。
《國語辭典》:幕职(幕職)  拼音:mù zhí
任幕客之职的人。
《國語辭典》:上司  拼音:shàng sī
1.汉时对三公的称呼。《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金精之变,责归上司。」唐。章怀太子。注:「上司谓司马也,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后泛指高官。三国魏。钟会 移蜀将吏士民檄:「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2.上级长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们动了三学朋友去见上司,怕不打断你这老驴的腿!」《儒林外史》第一回:「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
《漢語大詞典》:良牧
贤能的州郡长官。三国志·吴志·潘濬陆凯传评:“ 胤 身絜事济,著称南土,可谓良牧矣。”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 蒲州 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 儼 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 宋 司马光 《追和张学士〈从沂公游广固城〉》:“清时间千岁,良牧借三台。”
《國語辭典》:部伍  拼音:bù wǔ
军队编制的单位。《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唐。杜甫〈后出塞〉诗五首之二:「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國語辭典》:沐恩  拼音:mù ēn
1.蒙受恩宠。《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百姓赖此得免流散死亡之苦,感德沐恩,不可胜言。」
2.明清时军人对长官的自称。《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沐恩自不小心,走滑了脚,倒教老帅操心,沐恩实在感激不尽!」
《漢語大詞典》:守宰
指地方长官。《后汉书·朱浮传》:“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閲守宰以求治,慎迁易以去弊。”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宋文帝 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谐於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係,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冯跋 每次派遣守宰,都亲自接见,询问为政要领。”
《漢語大詞典》:作郡
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漢語大詞典》:铃斋(鈴齋)
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唐 韩翃 《赠郓州马使君》诗:“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宋 范仲淹 《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铃斋贺客有喜色,饮酣歌作击前筹。” 宋 柳永 《早梅芳》词:“铃斋少讼,宴馆多欢。”
《漢語大詞典》:群牧
古称九州治民的官长,后用以泛指众诸侯或地方长官。《书·舜典》:“覲四岳羣牧。” 蔡沉 集传:“羣牧,九州之牧伯也。” 唐 皮日休 《忧赋》:“非有事於名山,即展义於羣牧。”
《漢語大詞典》:出牧
出任州府长官。《宋书·孝武帝纪》:“朕弱年操製,出牧 司 雍 ,承政宣风,荐歷年纪。”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人到於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宋 陆游 《罗江驿翠亭读宋景文公诗》诗:“ 宋公 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
《國語辭典》:州官  拼音:zhōu guān
1.任职于州内的官。《梁书。卷一一。吕僧珍传》:「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2.宋至清朝时,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