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财币
资钱
积趱
财钱
财布
赕钱
钱资
白钱
赀币
家橐
领给
财采
赀镪
精银响钞
贺印钱
《漢語大詞典》:财币(財幣)
钱财。管子·小匡:“又游士八千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粮,财币足之。” 汉 贾谊 《过秦论》中:“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后汉书·西域传序:“当斯之役,黔首陨於 狼望 之北,财币縻於卢 山 之壑。”
分類:钱财
《漢語大詞典》:资钱(資錢)
(1).钱财。新唐书·百官志一:“自四品,皆番上於吏部;不上者,岁输资钱,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虫、霜减半资。”
(2).让钱流通。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会之滞于州库者,为之转糴而资钱于市;钱会常相权,民无贵食,肆无虚券。”
分類:钱财流通
《國語辭典》:积趱(積趲)  拼音:jī zǎn
一点一滴的累积储蓄。宋。赵长卿如梦令。居士年来懒散〉词:「只要夏凉冬暖,美满、美满,得过何须积趱!」《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欲待要去,只可惜先前不曾留心积趱得些私房,未好便轻易走动。」也作「积攒」。
《漢語大詞典》:财钱(財錢)
钱财。百喻经·三重楼喻:“我有财钱,不减於彼。”《元典章新集·户部·婚姻》:“男家生业凌替,元议财钱不能办足。” 古华 《南湾镇逸事》:“财钱盘算,自是 李仁德 作主。”
分類:钱财
《漢語大詞典》:财布(財布)
钱财。布为古代一种货币。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於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
分類:钱财货币
《漢語大詞典》:赕钱(賧錢)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钱财。 清 陈维嵩 《赠李研斋太史》诗:“此时二月粉水香, 巴 僮 巴 女发浩倡。賧钱夜市 成都 酒,歈歌春赛 武都 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 蔡牵 以賧钱四百餘万遍豢 闽 中将卒,诸将遂解体,不为力战。”
《漢語大詞典》:钱资(錢資)
钱财。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邻有书舍, 原 过其旁而泣……师亦哀 原 之言,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分類:钱财
《國語辭典》:白钱(白錢)  拼音:bái qián
1.行窃时利用钱形钢器割取他人财物的扒手。
2.纸钱。《红楼梦》第五八回:「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
《漢語大詞典》:赀币(貲幣)
钱财。貲,通“ 资 ”。 宋 周邦彦 《汴都赋》:“丛貲币而为市,议轻重以奠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伪作敕书,遣 蒙能 及 陈添仔 等,以貲币并印,赐诸 苗 帅。”
分類:钱财
《漢語大詞典》:家橐
指家中的钱财。 明 李东阳 《乐亭知县蒋原用墓志铭》:“﹝ 蒋原用 ﹞岁所得,常廪费不足,则继以家槖,未常苟取。”
分類:钱财
《漢語大詞典》:领给(領給)
(1).指付予他人的钱财或生活必需品。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遥访》:“明日早当奉候,少具领给。请问相公要在那处安歇,小官随当送去。”
(2).领取支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于某年月日,奉某处明文,动何项钱粮,应付过若干,有无开销、领给未完。”
《漢語大詞典》:财采(財采)
(1).钱财。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财采到不打紧,还有一事,好一个标緻奶奶!”《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这些人都是愚野村夫,晓得什么利害?听见家主説得都有财采,竟像瓮中取鱉,手到拿来的事,乐极了。”
(2).指财运。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生 平日惯听老婆舌的,明日起早,真个到 童瞎子 铺中起课,断得有十分财采。”
分類:钱财财运
《漢語大詞典》:赀镪(貲鏹)
钱财。貲,通“ 资 ”。 宋 马令 《南唐书·隐者传·毛炳》:“苟获貲鏹,即市酒尽醉。”
分類:钱财
《国语辞典》:精银响钞(精银响钞)  拼音:jīng yín xiǎng chāo
金、银等以金属炼制,相互碰撞会发响的银币。泛称钱财。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莫不是姓孙的无分,却将这精银响钞与了别人。」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出脱了些奇珍异宝,花费了些精银响钞。」
《漢語大詞典》:贺印钱(賀印錢)
指以祝贺新官到任为名而索取的钱财。明史·姜洪传:“ 正德 二年迁 山西 布政使。 刘瑾 索贺印钱,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