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瘗钱(瘞錢)  拼音:yì qián
埋葬死者时所陪葬的钱。《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张汤传》:「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
《漢語大詞典》:比轮(比輪)
(1).谓车并行。文选·左思〈魏都赋〉:“竦峭双碣,方驾比轮。” 李周翰 注:“方驾比轮,言并车也。”
(2).钱币名。 三国 吴 所铸。 东晋 初尚在流通,俗称“比轮”。晋书·食货志:“ 元帝 过 江 ,用 孙 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 清 无名氏 《钱币考》卷上:“﹝ 晋 ﹞初用 魏 五銖钱,不更铸。 元帝 渡 江 ,用 吴 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参阅 宋 洪遵 泉志卷二、 清高宗 钱录卷五。
《漢語大詞典》:角钱(角錢)
古钱币名。 汉灵帝 时所铸的四出文钱。说郛卷八四引《钱谱·古文钱》:“汉书云: 灵帝 中平 三年,帝铸四出文钱,流布四海。《钱谱》曰:五銖钱有四出道于造缘,俗谓之角钱。” 朱剑心 《金石学》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东汉 光武 中兴,复五铢钱。 灵帝 作角钱,背文四出,俗称为四道五铢,有铜铁二等。”参见“ 四出文钱 ”。
《漢語大詞典》:四出文钱(四出文錢)
古代钱币名。 汉灵帝 中平 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三年春……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参阅 宋 洪遵 泉志·四出文钱、 千家驹 郭彦岗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钱币》
《國語辭典》:白钱(白錢)  拼音:bái qián
1.行窃时利用钱形钢器割取他人财物的扒手。
2.纸钱。《红楼梦》第五八回:「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
《漢語大詞典》:虚价(虚價)
(1).高出于实售价格的价码。 鲁迅 《三闲集·书籍和财色》:“书籍用实价,废去‘码洋’的陋习……正不必先定虚价,再打折扣,玩些互相欺骗的把戏。” 张天翼 《万仞约》三:“做买卖可总有点虚价。他们哇啦哇啦嚷了一起,算是三元四角--成了交易。”
(2).指以面值较小的钱币充当较大的使用,其超出原数值的部分即为虚价。宋书·何尚之传:“夫泉贝之兴,以估货为本,事存交易,岂假数多。数少则币重,数多则物重,多少虽异,济用不殊。况復以一当两,徒崇虚价者邪。”
《漢語大詞典》:吴钱(吴錢)
汉 吴王 濞 所铸之钱币。西京杂记卷三:“时 吴王 亦有铜山铸钱,故有 吴 钱。微重,文字肉好与 汉 钱不异。”参见“ 吴邓 ”。
分類:吴王钱币
《漢語大詞典》:吴邓(吴鄧)
(1). 汉 吴汉 、 邓禹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 吴 邓 之盛功, 王 钟 之素业……僉曰伊人,是以处无懦色。” 胡之骥 汇注:“ 吴汉 、 邓禹 佐 光武 ,起 南阳 ,以成中兴之主。”
(2). 汉 吴王 濞 和 邓通 的并称。史记·平準书:“故 吴 ,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邓通 ,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 吴 邓 氏钱布天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文帝 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 擅鄣海泽, 邓通 专西山, 山 东奸猾咸聚 吴国 , 秦 雍 汉 蜀 因 邓 氏, 吴 邓 钱布天下。”
《分类字锦》:重棱(重棱)
见上注
分类:钱币
《国语辞典》:折抵  拼音:zhé dǐ
折合抵算。如:「按目前的市价来看,这只手镯约可折抵现金三万馀元。」《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二○。钱币考二》:「大钱与制钱均匀配搭,毋许稍分轻重,任意折抵,庶钱价平而百物之价俱平。」
分类:折合钱币
《漢語大詞典》:御书钱(御書錢)
宋 代钱币名。上面铸有皇帝题字,故称。 宋 王禹偁 《御书钱》诗:“謫官无俸突无烟,惟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 赵壹 ,囊中犹有御书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前世钱未有草书者, 淳化 中, 太宗 皇帝始以宸翰为之,既成,以赐近臣。 崇寧 、 大观 御书钱,盖袭故事也。”
《漢語大詞典》:古老钱(古老錢)
历世久远的钱币。指 汉 代的五铢钱。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汉 晋 人葬多瘞钱……今之五銖,世谓之‘古老钱’,皆 汉 所瘞者。”
《漢語大詞典》:差布
王莽 时铸造的十种钱币即十布之一。见汉书·食货志下
《漢語大詞典》:白选(白選)
汉 钱币名。史记·平準书:“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汉书·食货志下作“白撰”。 章炳麟 《訄书·制币》:“方时困穷,而害金播飞如荧火,白选弗臧。”
分類:钱币
《漢語大詞典》:赤仄钱(赤仄錢)
古代一种外沿为赤铜的钱币。 清 陶炜 《课业馀谈·器》:“赤仄钱,以赤铜为其郭,钱紺色也。”参见“ 赤侧 ”。
分類:赤铜钱币
《漢語大詞典》:赤侧(赤側)
亦作“ 赤仄 ”。
(1).古代一种外边为赤铜的钱币, 汉武帝 时始铸。史记·平準书:“郡国多姦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今钱见有赤侧者,不知作法云何。”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侧,边也。”汉书·食货志下作“赤仄”。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但赤侧深巧学之患,榆荚难轻重之权。”北史·隋本纪下论:“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内;红腐之粟,充积於塞下。”
(2).泛指钱币。 宋 陆游 《老学庵北窗杂书》:“不恨囊中无赤仄,且欣案上有《黄庭》。”
《漢語大詞典》:楮泉
楮钱。泉,古代钱币的名称。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魏侍郎:“岁时月朔,赐草具饌,化楮泉于户外,使某得以歆领,虽泉下亦不忘报。”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姪 雱 病亟, 介甫 命道士作醮,大陈楮泉。”参见“ 楮钱 ”。
分類:钱币
《國語辭典》:楮钱(楮錢)  拼音:chǔ qián
冥纸。祭祀时所焚烧的纸钱。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金凤钗记》:「因引生入室,至其灵几前,焚楮钱以告之,举家号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哭罢,焚了些楮钱,就引崔生在灵位前,拜见了妈妈。」也称为「楮镪」。
《分类字锦》:偏炉(偏炉)
见上注
分类: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