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钢琴(鋼琴)  拼音:gāng qín
乐器名,键盘乐器。内装有许多钢丝弦和包绒毡的木锤,手指按动键盘时,牵动键盘下的小木锤敲打钢丝弦而发出声音。为英语piano的意译。西元一七○九年左右由克里斯托弗里在佛罗伦斯创造,自十八世纪中叶起广泛流行。钢琴有各种式样和不同尺寸,且继续不断改进。外型主要分为直立式钢琴与平台钢琴。
《国语辞典》:钢琴酒吧(钢琴酒吧)  拼音:gāng qín jiǔ bā
备有专人演奏钢琴的酒吧。如:「这家钢琴酒吧的格调不错。」
《国语辞典》:钢琴二重奏(钢琴二重奏)  拼音:gāng qín èr chóng zòu
两位演奏者共用一架钢琴或各用一架钢琴来弹奏乐曲。为英语piano duet的意译。二人共用一架琴,称为四手联弹。以二架琴合奏,称为双钢琴。
《国语辞典》:哈农钢琴教本(哈农钢琴教本)  拼音:hā nóng gāng qín jiào běn
法国风琴演奏家兼钢琴教师哈农所作的钢琴练习教材。教本中特别重视手指的敏捷感,及左右手指的运动。
《國語辭典》:独奏(獨奏)  拼音:dú zòu
1.由一位演奏者单独奏曲。
2.由单一乐器演奏,如钢琴、小提琴等,另亦可配合其他乐器伴奏演出。
3.在管弦乐中的某乐章段落里,特意以一种乐器演奏,称为「独奏」。
《国语辞典》:铁琴(铁琴)  拼音:tiě qín
乐器名:(1)打击乐器。将铁制音板按钢琴键盘的序列排列在板架上,每个音板下装有闭口的共鸣管。演奏时,使用木制的拨子敲打,使发声音。为英语Metallophone的意译。音质近于钢片琴,却又较钢片琴响亮有力。(2)藏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形制近于二胡,全长约七十五公分。
《国语辞典》:比才  拼音:bǐ cái
George Bizet
人名。(西元1838~1875)法国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学于巴黎音乐学院。作有管弦乐〈西班牙小夜曲〉,歌剧《卡门》、《采珠者》、《贝城一丽姝》等。
《國語辭典》:键盘(鍵盤)  拼音:jiàn pán
1.钢琴、风琴上排列著黑白键的部分。
2.电脑或打字机上排列著字键的部分。
《国语辞典》:黑键(黑键)  拼音:hēi jiàn
风琴、钢琴或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的黑色音键,黑键与白键构成半音的关系。
《国语辞典》:萧邦(萧邦)  拼音:xiāo bāng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人名。(西元1810~1849)波兰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华沙音乐院毕业。多愁善感,富于诗人气质,有「钢琴诗人」之称;又富爱国热情,被誉为「爱国音乐家」。作品多为钢琴曲,形式短小,风格幽丽,有〈夜曲〉、〈波兰舞曲〉、〈幻想曲〉等。
《國語辭典》:协奏曲(協奏曲)  拼音:xié zòu qǔ
泛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团协同演奏,通常为三个乐章。为英语concerto的意译。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既有竞争,亦有协奏的意思。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国语辞典》:西贝流士(西贝流士)  拼音:xī bèi liú shì
Jean Sibelius
人名。(西元1865~1957)芬兰民族音乐家。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进入芬兰音乐院修习作曲,并获公费至柏林及维也纳进修。其曲风含蕴悲苦与愁思,乐声中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描绘北欧河山的巍峨壮丽,深切流露出芬兰人的心声。其音乐结构具有次序,尤擅管弦乐音的处理,有「交响乐结构之王」之称。代表作品为交响乐曲〈芬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