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銮驾(鑾駕)  拼音:luán jià
帝王的座车。《魏书。卷三九。列传。李宝》:「不足亲劳銮驾,频有表谏。」《薛仁贵征辽事略》:「长安百姓欢喜銮驾看教兵,人密密地勿知其数。」
《国语辞典》:打銮驾(打銮驾)  拼音:dǎ luán jià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内容叙述包拯奉旨赐札三道,往陈州放粮,查办国舅马龙剋扣之弊;公孙策代绘铡刀三式,打造启行。马氏恐兄被罪,借皇后銮驾半副,阻挡包拯,拟诬其冲犯御路。包拯连避数次,后识破其假,怒打銮驾,并装疯见帝。
《国语辞典》:半朝銮驾(半朝銮驾)  拼音:bàn cháo luán jià
形容妇人缠得不大不小的脚。《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下面虽然不是三寸金莲,却也不是半朝銮驾。」
《漢語大詞典》:銮驾队子(鑾駕隊子)
天子出行时的仪仗队。 清 洪升 《长生殿·哭像》:“杂扮校尉,瓜、旗、伞、扇,鑾驾队子上。”
《高级汉语词典》:銮驾提炉
帝、后出殡时的仪仗
《漢語大詞典》:銮辂(鑾輅)
犹銮驾。 汉 张衡 《东京赋》:“乘鑾輅而驾苍龙。”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鑾輅西巡 蜀国 ,龙颜东望 秦川 。”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鑾輅所经,禁随驾官弁扰吏民。”
分類:銮驾
《漢語大詞典》:銮跸(鑾蹕)
犹銮驾。晋书·顾荣贺循等传论:“位登保傅,朝望特隆,遂使鑾蹕降临,承明下拜。”《北史·柳遐传》:“今 襄阳 既入 北朝 ,臣若陪随鑾蹕,进则无益尘露,退则有亏先旨。” 唐 方壶居士 《隋堤词》:“尝忆 江都 大业 秋,曾随鑾蹕戏龙舟。”
分類:銮驾
《國語辭典》:銮舆(鑾輿)  拼音:luán yú
皇帝的座车。汉。班固〈西都赋〉:「于是乘銮舆,备法驾。」唐。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诗:「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漢語大詞典》:迎銮(迎鑾)
迎接皇帝。銮,銮驾,皇帝的车驾。新唐书·赵珝传:“ 昭宗 还 长安 ,詔入朝,赐号‘迎鑾功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福昌 欲於十七日起事,盖以是日上驻蹕 白涧 ,诸王大臣皆往迎鑾,乘其间也。”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适蹕路工程将次竣工,命余赴 汴 藩新任,在中途迎鑾。”
《國語辭典》:静鞭(靜鞭)  拼音:jìng biān
一种旧日朝会的仪仗。以绸缠绕编成的软鞭,鞭稍涂蜡,挥打时发出阵阵响声,使人肃静。《西游记》第一○回:「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招亮走至廊下,听得静鞭声急,遂去窗缝里偷眼看。」也称为「鸣鞭」、「净鞭」。
《漢語大詞典》:銮躅(鑾躅)
銮驾行迹。借指銮驾。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出陪鑾躅,入奉帷殿。” 吕延济 注:“鑾,天子法驾也;躅,跡也。”
分類:銮驾行迹
《漢語大詞典》:拦驾(攔駕)
遮拦皇帝的銮驾。《水浒传》第五二回:“我今日被 殷天锡 殴死,你可看骨肉之面,亲賫书往京师拦驾告状,与我报仇。”
《漢語大詞典》:逊衣(遜衣)
清 代銮驾仪卫卤簿中抬轿执杖的人所穿的衣服。《清会典·銮仪卫·骑驾卤簿》:“凡校尉,有军尉、有旗尉、有民尉,各服其逊衣以执事。”原注:“逊衣之制,舁輦舁舆之旗尉,冬冠二,有豹皮,有黑毡,夏冠一,顶皆用鏤花铜座,上植明黄翎。执仗鸣鞭控马驭象之军尉、旗尉、民尉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