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弥勒释迦成佛前后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二菩萨皆在底沙佛所修行,释迦菩萨以极为精进超九大劫而成佛。(参见:底沙)
底沙
【佛学大辞典】
(佛名)Tis!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赞佛,依其功德于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为名。」慧琳音义十八曰:「底沙,唐云鬼宿,即其人是此宿直日生。西方以二十八宿记日,但以月所临宿以为名,旧经云蛭数者是也。」婆沙论一百七十七曰:「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牟尼,二名梅怛俪药(译言慈氏)。尔时彼佛观二弟子谁先根熟,即如实知慈氏先熟,能寂后熟。复观二士所化有情,谁根先熟。又如实知释迦所化应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机感相会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则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释迦:吾欲游山,汝可随去。尔时彼佛取尼师檀,随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经七昼夜,受妙喜乐,威光炽然。释迦须臾亦往山上,处处寻佛,如犊求母。展转遇至彼龛室前,欻然见佛,威仪端肃,光明照耀。专诚恳发,喜叹不堪。于行无间,忘下一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经七昼夜,以一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
释迦作鸽救饥人
【佛学大辞典】
(本生)智度论十一云:释迦文佛原为一鸽,在雪山中。时大雪,有一人失道,穷厄辛苦,至于饥寒,命在须臾。鸽见此人,即飞求火,集薪燃之,以身投火,施此饥人。
宝冠释迦
【佛学大辞典】
(图像)顶著宝冠之释迦像也。菩提树下初成道之佛像,有宝冠璎珞,详记如西域记八。又南山之三宝感通录曰:「东晋杨都金像,华台有西域书。三藏求那跋摩曰:此古梵书也,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其像有七宝冠,饰以珠玉,可重三斤。」盖造立者为尊重恭敬故,饰以宝冠璎珞,非有别意。然后世作说曰:宝冠释迦者,大乘佛转轮圣王之相也,不同小乘厌俗出家之相。十六罗汉之中尊,必为宝冠释迦也。华严合论曰:「略说大相在九十七种大人之相,随好无尽,顶有华冠,顶著璎珞,手著环钏,非同三乘厌俗出家。」
释迦
【佛学大辞典】
(佛名)S/a%kya,释迦牟尼,释迦文之略。(参见:释迦牟尼)
【佛学常见辞汇】
释迦牟尼佛世尊。
【三藏法数】
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本行经云:甘蔗王第一妃善贤,生子名长寿;第二妃生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众,四名别成。时善贤妃欲立长寿,白王摈遣四子出国。至雪山北,住直树林中。其第四子别成为王,自立城居,以德化人,即为强国。父王追悔,遣使往召,辞过不还。父王叹曰:我子释迦。遂以德为姓,故云释迦也。
释迦文
【佛学大辞典】
(佛名)释迦牟尼之讹略。
释迦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供养释迦之坛法也。
释迦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之第六院也。
释迦越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释迦越罗之略。
释迦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江南敏法师所立二教之一。谓法华涅槃等释迦身所说之经典也。
释迦谱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卷,梁僧祐撰。从三藏中选集释迦一代教化之履历。
释迦氏谱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道宣撰。大意同僧祐之释迦谱而简略。
释迦方志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道宣撰。记释迦一代游化所及及灭后教法之兴亡。」
释迦牟尼
【佛学大辞典】
(佛名)S/a%kyamuni,印度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主净饭王S/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a%ya%,名呼悉多太子。诞生于城东岚毗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殁,姨母波阇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于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于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又于四门出游之途上,观生老病死之相,有遁世之志。遂乘月夜令侍者车匿为伴。跨白马犍陟出家。寻跋伽婆Bha%rgava(巴Bhagava%)而闻苦行出离之道,更访阿蓝迦蓝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北弥楼山Meru,闻僧祛派之法,转而历问郁陀罗仙Udraka,皆不得所求之大法。去而入优娄频罗村苦行林,严苦六年,形容削瘦,极酷烈之苦,继以为苦行非解脱涅槃之道,断然改前日之行,浴于尼连禅河,以去身垢,受村女所捧之乳糜,坐正觉山菩提树下思惟曰: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坐,思惟七七日,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是成觉者Buddha,世尊Lokajyestha,为人天之师。时年三十五。自是以后四十馀年游历四方,化导群类,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七年于拘尸城外娑罗双树,包于白花之香,而遂大般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馀会,所度人天,其数无量,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入灭,世寿八十岁。
释迦氏姓
【佛学大辞典】
(杂语)S/a%kyamuni,又云释迦文,释迦文尼。释迦者姓也,为刹帝利种之一族,本称瞿昙氏,后分族而称释迦氏。总有五名。(参见:瞿昙)。释迦译曰能。能者能力也。法华玄赞曰:「释迦能姓。」慧苑音义下曰:「释迦能也,种族望称也。」释迦谱一曰:「释迦,释义齐云能,瑞应本起亦云释迦为能,其解是同。」牟尼者又云文尼。译言寂,寂嘿,又译仁,忍,满,儒等。身口意三业,离诸过而静寂之义也,是为尊称内外诸圣德行之号。金七十论所谓:「牟尼依悲说」者,指迦毗罗仙人也。法华玄赞曰:「牟尼寂号也,今略云文。」慧苑音义下曰:「牟尼此云寂默也,德行之号。」大日经疏十三曰:「牟尼是佛都号也。」((参见:牟尼))。太子瑞应本起经上注曰:「释迦文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儒,义名能儒。」修行本起经上注曰:「释迦文,汉言能仁。」然则释迦牟尼翻能寂者为正翻,译能儒,能仁,能满等者乃义译也。
牟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毗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禅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为静止身口意三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于内外之称号也。毗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之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说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佛本行集经二十曰:「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玄应音义十八曰:「牟尼,经中或作文尼,旧译言仁,应云茂泥,此云仙。仙通内外,谓久在山林修心学道者也。」仁王经合疏上曰:「牟尼者名也,此云寂默,三业但寂默也。」理趣释下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就理而解,则佛与三乘之圣人所證之法名寂默,依之而称佛为牟尼,盖佛及阿罗汉之通称也。唯识论十曰:「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俱舍论十六曰:「无学身语业名身语牟尼,意牟尼即无学意。(中略)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大日经疏一曰:「牟尼者,是寂默义,言佛身语心皆究竟寂灭过言语地。以对二乘小寂,不可为譬,故云大牟尼也。」同十二曰:「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也。」同十三曰:「牟尼,是佛都号也。」宗轮论述记曰:「牟尼者,此翻为寂。寂烦恼故,寂生死故,处大涅槃得寂灭故,寂诸戏论證真理故。」唯识述记十末曰:「梵言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离言法也。或离过故名为寂默,通三乘解,成一切法性相离言不二法门,名为寂默。」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释迦发心
【佛学大辞典】
(本生)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三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三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于末劫出世。灭后正法亦住千年。故今如来一一同彼。」依法华经化城喻品之说,则过去久远劫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后亦皆出家为沙弥,听法华,遂皆成佛,其第十王子,即今释迦如来也。但经言:「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此时非初发心矣。【又】依悲华经二三之说,则往昔删提岚国无诤念王时,宝海梵志,有一子出家成道为宝藏如来。其时宝海梵志,劝王及王之千子,与其他数多弟子发心,王等随之而愿求清净佛国,其一千弟子与五侍者,愿求浊恶世界。梵志最后发五百大愿,亦愿求浊恶世界,是今释迦如来也。是为贤劫佛中之第四。但仅是记贤劫出世化身佛之一化。依法华经寿量品之说,则其报身成道于过去久远,又依梵网经上之说,则其化身佛往来娑婆者八千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