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1,分3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成都
都门
都无
都城
都督
东都
大都
都尉
都人
中都
都忘
清都
都会
玄都
皇都
《漢語大詞典》:成都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國語辭典》:都门(都門)  拼音:dū mén
国都。唐。白居易〈长恨歌〉:「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三国演义》第四回:「操虽不才,愿既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漢語大詞典》:都无(都無)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分類:都无
《國語辭典》:都城  拼音:dū chéng
1.国都。三国魏。曹丕〈与钟繇书〉:「价越万金,贵重都城。」
2.古代卿大夫的采邑。
《國語辭典》:都督  拼音:dū dū
1.统领。《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2.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也称为「大镇国」。
3.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國語辭典》:东都(東都)  拼音:dōng dū
位于东边的都城。如汉朝的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漢語大詞典》:东都门(東都門)
汉 代 长安 城东门之一,即 宣平门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 宣平门 ,民间所谓 东都门 ……又 疏广 太傅、 受 少傅,上疏乞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即此门也。”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羣公祖二 疎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太平多欢娱,飞盖 东都门 。”
《國語辭典》:大都  拼音:dà dōu
1.大概。《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唐。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
2.大多数。《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國語辭典》:大都  拼音:dà dū
1.古代王畿外围,王之诸子的食邑。后亦泛指大的都邑。《周礼。地官。戴师》:「以大都之田任疆地。」汉。郑玄。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2.地名。在今北京城内,为元朝国都。忽必烈至元四年于中都(燕京)之东北建新城,九年改称为「大都」。
《漢語大詞典》:都尉
(1).官名。 战国 时始置。 秦 灭六国,遂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2).官名。 汉景帝 时改 秦 之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 武帝 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有水衡都尉;执行临时职务的有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设。
(3).官名。 唐 代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皆勋官。
(4).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5).复姓。 汉 有 都尉朝 。见汉书·孔安国传
《漢語大詞典》:都人
(1).京都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李善 注:“毛诗曰:‘彼都人士。’” 张铣 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於五方。”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仇兆鳌 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 长安 ,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閲《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諍,都人惶骇。”
(2). 明 代称宫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家人言解:“内廷呼宫人曰都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 崇祯帝 )望望西洋自鸣钟,看见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天的时候,便分付传都人侍候梳洗。”
(3).诗·小雅篇名《都人士》的省称。诗·小雅·都人士序:“《都人士》 周 人刺衣服无常。古者长民衣服无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復见古人也。”后人每咏之以慨叹世道之丧乱,礼制之无常。 汉 蔡邕 《逑行赋》:“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寧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國語辭典》:中都  拼音:zhōng dū
京师。《史记。卷三○。平准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宋书。卷九五。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鸾之响,荒馀怀来苏之德。」
《韵府拾遗 阳韵》:都忘
于鹄诗都忘醉后逢廉度不省归时见鲁恭
《國語辭典》:清都  拼音:qīng dū
天帝所住的宫阙。《楚辞。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國語辭典》:都会(都會)  拼音:dū huì
人和货物聚集的地方,多用以称大都市。如:「在这个都会里,人们的步伐都很快。」《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唐。柳宗元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
《國語辭典》:玄都  拼音:xuán dū
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
《漢語大詞典》:玄都坛(玄都壇)
古道坛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屋前太古 玄都坛 ,青石漠漠松风寒。” 蔡梦弼 注:“ 玄都 乃 汉武帝 所筑,在 长安 南山 子午谷 中。” 朱鹤龄 注:“唐六典: 煬帝 改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 金 元好问 《送郝讲师住崇福宫》诗:“ 玄都 石坛待飈驭,宫殿突兀松轮囷。”
分類:古道
《國語辭典》:皇都  拼音:huáng dū
京都。《文选。班固。东都赋》:「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