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砖塔(磚塔)
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佛塔。用于供奉僧人的遗体遗骨。 唐 有《王居士砖塔铭》《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当日替 梁和尚 建龕的皇太后,久已宾天。 胡无翳 题知了一本,准了下葬,依了原旧规模,备了坐化禪龕,拆开砖塔,只见 梁片云 的肉身神色鲜明……衣服未化。”
《國語辭典》:下葬  拼音:xià zàng
把棺木埋到土里。《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哥带来的银子,料理下葬为是。」
《漢語大詞典》:遗尸(遺屍)
亦作“ 遗尸 ”。 遗体;尸体。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夫妇入道:“ 守素 遂亦束髮簪冠,着道士服,奉夫遗尸,二十年迹不下山。”《檮杌闲评》第三六回:“发出遗尸,家人代他沐浴更衣;拾得遗书,知是他临终之言,为他珍重收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觅遗尸於鸟鳶口下,得破镜於权贵家中。”
分類:遗体尸体
《國語辭典》:佛舍利  拼音:fó shè lì
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一粒粒的灵骨。《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
《國語辭典》:土葬  拼音:tǔ zàng
一种将尸体放入棺材,埋在土中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列传上。海南诸国》:「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漢語大詞典》:蜕质(蜕質)
遗体,遗骨。 明 宋濂 《普福法师天岸济公塔铭》:“后七日,法孙 至大 、 清晏 以陶器奉蜕质,葬于里之 峨眉山 松花坞 。”
分類:遗体遗骨
《國語辭典》:水葬  拼音:shuǐ zàng
把死者的尸体投进水中,任其沉流漂散的葬法。《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唐。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五绝五首之五:「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漢語大詞典》:降形
(1).尸体,遗体。 宋 王安石 《节度推官陈君墓志铭》:“浮扬清明,升气之乡;沉翳浊黑,降形之宅。其升远矣,其孰能追?其降在此,有铭昭之。”
(2).谓神灵下凡现形。 清 袁枚 新齐谐·谢檀霞:“‘我是数百年英魂,飘泊无耦,愿共晨夕,授子服气之法,不必交媾如人世之夫妇也。’且曰:‘鬼差索诈,不必理他,有我在此。’后遂白日降形其家,周旋如妻妾,不饮不食。”
《国语辞典》:沼泥  拼音:zhǎo ní
静水中由动植物遗体形成的沉积性泥炭。
《國語辭典》:海葬  拼音:hǎi zàng
一种葬礼。将尸体或骨灰投入海中,称为「海葬」。
《國語辭典》:尸灵(屍靈)  拼音:shī líng
1.尸体。句道兴本《搜神记。行孝第一》:「王僧兄弟二人,遂杀刘寄,抛尸灵在东园枯井里埋之。」
2.灵柩。句道兴本《搜神记。行孝第一》:「时会稽太守刘惠明当官孝满,遂将死女尸灵归来。」
《漢語大詞典》:冯尸(馮尸)
古代丧殓中的遗体告别仪式。礼记·丧大记:“凡冯尸者,父母先,妻子后。君於臣抚之,父母於子执之,子於父母冯之,妇於舅姑奉之,舅姑於父抚之,妻於夫拘之,夫於妻、於昆弟执之。” 郑玄 注:“冯谓扶持服膺。” 孔颖达 疏:“尊者则冯、奉,卑者则抚、执。” 陈澔 集说:“冯之者,身俯而冯之。”仪礼·士丧礼:“卒敛彻帷,主人西面冯尸,踊无筭,主妇东面冯亦如之。”
《國語辭典》:有机质(有機質)  拼音:yǒu jī zhí
指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包括真菌、菌、藻类及植物动物的遗体、粪便等腐烂后变成的物质,如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腐植质。
《漢語大詞典》:座头饭(座頭飯)
旧俗称供于死者遗体前的饭食。
《漢語大詞典》:敛手足(斂手足)
谓以衣棺收殓遗体。敛,通“ 殮 ”。礼记·檀弓下:“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孔颖达 疏:“敛手足形者,亲亡但以衣棺敛其头首及足,形体不露,还速葬而无椁材,称其家之财物所有以送终。”《陈书·袁泌传》:“吾於朝廷素无功绩,瞑目之后,敛手足旋葬,无得輒受赠諡。”
分類:收殓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