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商  拼音:tōng shāng
本指商品买卖的行为。后指与外国互相贸易。如:「台中港辟建以后,台中已成为通商大埠。」《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公。」唐。孔颖达。正义:「通商: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也作「通市」。
《國語辭典》:五口通商  拼音:wǔ kǒu tōng shāng
清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后,与英订南京条约,开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称为「五口通商」。是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地通商之始。
《分类字锦》:通商阜财(通商阜财)
宋史职官志茶盐司置官提举本以给卖钞引通商阜财时诣所部州县巡历觉察禁止私贩按劾不法
分类:监司
《分类字锦》:通商惠人(通商惠人)
册府元龟兴元九年诏曰分灾救患法有常规通商惠人国之令典自今宜令州府不得闭籴
分类:平籴
《国语辞典》:通商口岸  拼音:tōng shāng kǒu àn
特许与外国人通商的港埠。原只限于沿江沿海的港口,其后内地陆续开放的商埠亦沿用此称。也称为「通商港」、「商埠」。
《国语辞典》:通商条约(通商条约)  拼音:tōng shāng tiáo yuē
国际间经济关系的条约。有一定的期限,其内容大概包括六项:一、通商航海的自由。二、商民有居住、旅行、营业和保有财产的自由。三、纳税和其他义务。四、关税。五、最惠国条款。六、特殊事项的约定。狭义上的解释为国际间通商关系的条约。简称为「商约」。
《国语辞典》:通商港  拼音:tōng shāng gǎng
沿江或沿海的贸易港口。也称为「通商口岸」、「商埠」。
《漢語大詞典》:关市(關市)
(1).位于交通要道的市集。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关市之赋。” 贾公彦 疏:“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市廛二处。” 宋 苏辙 《御试制策》:“凡今百姓所为,一物以上,莫不有税。茶、盐、酒、铁、关市之征,古之所无者,莫不并行。”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然而涓涓之水,后来成了江河,和私田不能不取赋一样,关市也就不能不征税了。”
(2). 汉 代专指设在边境上的互市市场。魏书·临淮王谭传:“ 汉 与胡通,亦立关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昨夜 匈奴 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 汉 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
(3).指关市的征税。逸周书·大聚:“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新唐书·崔融传:“时有司议关市,行人尽征之。”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已云困关市,且復搔林藪。”
(4).指边境上的通商。史记·匈奴列传:“ 孝景帝 復与 匈奴 和亲,通关市,给遗 匈奴 ,遣公主,如故约。”资治通鉴·汉高后四年:“有司请禁关市铁器。” 胡三省 注:“ 汉 於边关与蛮夷通市,谓之关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坚决主张与 汉 和亲,与 汉 朝通关市,研究 汉 朝的文治,归顺 汉 朝。”
(5).指掌管关市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关市乃大恐,而以 嗣公 为明察。”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衞嗣君 ﹞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 胡三省 注:“此盖赂掌关市之官。周礼: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战国 之时,合为一官。”
《漢語大詞典》:通市
犹通商。孔丛子·陈士义:“诱之以其所利而与之通市,则自至矣。”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 鲜卑 大人 步度根 …… 厥机 等因 阎柔 上贡献,求通市。” 胡三省 注:“通关市,以其土物与中国互市也。” 孙中山 《行易知难·以饮食为证》:“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 法国 为冠。及一尝 中国 之味,莫不以 中国 为冠矣。”
分類:通商
《漢語大詞典》:通贾(通賈)
犹通商。管子·禁藏:“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
分類:通商
《國語辭典》:开市(開市)  拼音:kāi shì
1.开始营业,进行买卖。如:「择日开市」。《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等开市我过去给您道喜去。』『不敢当。』」《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开市不到五天,已经做了好几千块钱的生意。」
2.指商店每天的第一笔生意成交。如:「今天生意很差,直到打烊前才开市。」
《漢語大詞典》:商道
通商的道路。 左齐 《南泥湾屯垦·安营扎寨》:“这条山沟,从前有通往 临镇 、 宜川 的商道。”
分類:通商道路
《漢語大詞典》:边禁(邊禁)
指禁止外国人到 中国 边地通商和 中国 人到境外经商的禁令。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更新边禁,要以违约则罢和市。”
《國語辭典》:玺节(璽節)  拼音:xǐ jié
印章。《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
《國語辭典》:买办(買辦)  拼音:mǎi bàn
1.主管采买货物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西洋人留他住下,请了个中国人来合他商量,要他做一名买办,每月二百两的薪水。」
2.他国资本家在本国设立行店所雇用为交易媒介的代理人。
3.轮船上从事装载货客业务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叫请船主,请买办,谁知都不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