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2,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联续
纚属
联蝉
连比
踵系
连次
连注
宿雨
再来
蝉联
藕丝
阵阵
间断
转战
淋浪
《漢語大詞典》:联续(聯續)
连续。汉书·食货志下“使者冠盖相属於道” 唐 颜师古 注:“属,联续也。” 明 归淑芬 《东坡引》词:“强抱清琴对修竹,池边有侣堪联续。” 李大钊 《“今”与“古”》:“只有假定没有联续的断裂,此说当可承认。”
分類:连续
《漢語大詞典》:纚属(纚屬)
连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华榱璧璫,輦道纚属。” 颜师古 注:“纚属,纚迤相连属也。纚,音力尔反。” 宋 王安石 《寄察氏女子》诗之一:“青遥遥兮纚属,緑宛宛兮横逗。”
分類:连续
《漢語大詞典》:联蝉(聯蟬)
连续。多指连任官职。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有奕叶公子者,联蝉七代,冠冕组望,多素紈黼衣绣裳。”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启》:“奕叶龙光,联蝉龟纽。” 明 徐渭 《问军中之系于国用》:“先人秉鱼须,联蝉及诸季。”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小鼎繁声逗响泉,篷窗夜静话联蝉。”参见“ 蝉联 ”。
《國語辭典》:蝉联(蟬聯)  拼音:chán lián
1.连续相承。《史记。卷三六。陈杞世家》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句践勃兴,田和吞噬。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2.连任职位,或继续保有某种地位。《梁书。卷三三。王筠传》:「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國語辭典》:连比(連比)  拼音:lián bǐ
三个以上的数目连续相比,称为「连比」。如1:2:3。
《漢語大詞典》:踵系(踵係)
继续;连续。后汉书·袁绍传:“会故 冀州 牧 韩馥 怀挟逆谋,欲专权埶,絶臣军粮,不得踵係,至使猾虏肆毒,害及一门,尊卑大小,同日并戮。”新唐书·元结传:“盗贼数犯州县,百姓转徙,踵係不絶,将士临敌而奔,贤人君子遁逃不出。”
分類:继续连续
《漢語大詞典》:连次(連次)
连续。《水浒传》第五八回:“ 三郎 贤弟,你连次下山多遍,今番权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邓九公 ﹞一面拉着手先道了公子前番得中并连次高升的喜。”《孽海花》第六回:“只为 广西 巡抚 徐延旭 、 云南 巡抚 唐炯 ,误信了 黄桂兰 、 赵沃 ,以致 山西 、 北寧 连次失守,大损国威。”
分類:连续
《漢語大詞典》:连注(連注)
延接;连续。西京杂记卷四:“楼阁臺榭,转相连注。”北史·周法尚传:“旗帜相望,鉦鼓相闻,首尾连注,千里不絶。”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使星连注,皇华结辙。”
分類:连续
《國語辭典》:宿雨  拼音:sù yǔ
1.前夜的雨。南朝陈。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宿雨润条枚,丛花曙后发。」宋。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下不停的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自东方升起。」
《國語辭典》:再来(再來)  拼音:zài lái
1.重来。《国语。越语下》:「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2.又一次同样的动作。如:「再来一盘棋。」
3.再取来。如:「再来点儿水。」
《國語辭典》:蝉联(蟬聯)  拼音:chán lián
1.连续相承。《史记。卷三六。陈杞世家》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句践勃兴,田和吞噬。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2.连任职位,或继续保有某种地位。《梁书。卷三三。王筠传》:「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國語辭典》:藕丝(藕絲)  拼音:ǒu sī
1.莲的地下根及花梗中皆有的丝状物。本是螺旋导管的次生细胞壁,破坏即成丝状。
2.与藕色相类的颜色。唐。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國語辭典》:阵阵(陣陣)  拼音:zhèn zhèn
时有时无,断续不止。唐。刘禹锡淮阴行五首之三:「船头大铜环,摩挲光阵阵。」宋。林逋 梅花诗:「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國語辭典》:间断(間斷)  拼音:jiàn duàn
中断。如:「三十年如一日,未曾间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大势既难留,此事又未终,况是间断不得的,实出两难。」
《國語辭典》:转战(轉戰)  拼音:zhuǎn zhàn
持续在不同地区作战。唐。王维〈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漢語大詞典》:淋浪
(1).流滴不止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况当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沈璟 《义侠记·挂罗》:“这一条血路广,染衣衫犹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诗:“急雨淋浪茅店外,乱山高下马蹄前。” 柳亚子 《放歌》:“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2).沾湿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萧颯天涯鬢,淋浪醉后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声音连续不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二:“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清 金农 《过唐太守濒别漫投十韵》:“夜闻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饮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诗之二:“山木漂摇卧 弋阳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问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诗:“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元 张养浩 《水仙子·咏遂闲堂》曲:“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骑马海棠园?”
(5).尽情;畅快。 宋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诗之二:“久废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东风淋浪捲海来, 长安 人道青春迴。”
(6).泼染;挥洒。形容书写流畅。 宋 苏轼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见题壁》:“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