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连枝(連枝)  拼音:lián zhī
1.同出一本而相连的树枝。南朝梁。简文帝〈和萧侍中显春别〉诗:「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蔻生连枝。」
2.比喻兄弟。《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國語辭典》:连枝树(連枝樹)  拼音:lián zhī shù
比喻恩爱夫妻。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不活比目鱼。」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垒花台,装绣槛,灌香泥,壅宿土,趁东风培养起连枝树。」
《漢語大詞典》:连枝花(連枝花)
并蒂花。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鏤玉同心藕,杂宝连枝花。” 唐 张说 《节义太子杨妃挽歌》之二:“绣腰长命綺,隐髻连枝花。”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笑倚连枝花,恭扶瑞藤杖。”
分類:并蒂
《國語辭典》:同气连枝(同氣連枝)  拼音:tóng qì lián zhī
同气,同胞兄弟。参见「同气」条。连枝,比喻兄弟。参见「连枝」条。同气连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七出:「女冠子有几个同气连枝,骚道士不与他工颦妍笑。」《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濡道:『我今尚无子息,同气连枝,不是我领去,教谁看管?』」
《国语辞典》:比目连枝(比目连枝)  拼音:bǐ mù lián zhī
比目,指比目鱼。连枝,指连理枝。「比目连枝」比喻情侣难以分舍。如:「證婚人致词,祝新人比目连枝,白头偕老。」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曲:「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
《国语辞典》:比翼连枝(比翼连枝)  拼音:bǐ yì lián zhī
比翼,比翼鸟。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双双并翅齐飞;连枝,连理枝。两棵枝干紧紧相连长在一起的树。「比翼连枝」形容夫妻或情侣亲密难分。宋。杨无咎〈鹧鸪天。湖上风光直万金〉词:「词共唱,酒俱斟。夜阑扶醉小亭阴。当时比翼连枝愿,未必风流得似今。」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词:「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國語辭典》:连枝比翼(連枝比翼)  拼音:lián zhī bǐ yì
连理枝,比翼鸟。语本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喻男女感情深厚,形影不离。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八出:「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漢語大詞典》:连枝并头(連枝並頭)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漢語大詞典》:连枝草(連枝草)
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故名苜蓿为怀风, 茂陵 人谓之连枝草。”
分類:苜蓿
《國語辭典》:连枝带叶(連枝帶葉)  拼音:lián zhī dài yè
1.连同树枝、树叶。如:「他连枝带叶的摘下几个橘子,拿在手中把玩。」
2.比喻兄弟血肉相连,关系密切。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也作「连枝分叶」。
《國語辭典》:连枝分叶(連枝分葉)  拼音:lián zhī fēn yè
比喻同出一源,关系密切。《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也作「连枝带叶」。
《國語辭典》:连枝分叶(連枝分葉)  拼音:lián zhī fēn yè
比喻同出一源,关系密切。《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也作「连枝带叶」。
《漢語大詞典》:连枝共冢(連枝共塚)
传说 战国 时, 宋康王 夺舍人 韩凭 妻 何氏 , 凭 怨而自杀, 何 闻亦殉情而死。 何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康王 弗听,分葬 韩 何 ,使冢相望。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宋 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树。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后因以“连枝共塚”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晚绣》:“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塚、共塚我也心欢悦。”
分類:舍人韩凭
《漢語大詞典》:连枝同气(連枝同氣)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 汉 苏武 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清 蒲松龄 《二月十一日答江西布政司李》:“卑职以牛马苦吏,险繫风涛之中,与令弟为患难友,风雨飘摇,互尽职守,殆不啻连枝同气也。”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如今这 虢国夫人 ,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 清 刘青藜 《地师》诗:“鹊巢鳩处纷争夺,连枝同气竞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