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连理树枝
 
双栖蝶
  
韩侯妇
  
韩凭恨
 
韩凭相思
 
韩凭蛱蝶
  
相关人物
宋康王
 
韩凭


《搜神记》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简释

相思树:咏男女爱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例句

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王初 即夕

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 王初 青帝

可中得似红儿貌,若遇韩朋好杀伊。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十

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 邵谓 金谷园怀古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诗四首〉~354~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國語辭典》:连枝(連枝)  拼音:lián zhī
1.同出一本而相连的树枝。南朝梁。简文帝〈和萧侍中显春别〉诗:「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蔻生连枝。」
2.比喻兄弟。《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國語辭典》:连枝树(連枝樹)  拼音:lián zhī shù
比喻恩爱夫妻。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不活比目鱼。」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垒花台,装绣槛,灌香泥,壅宿土,趁东风培养起连枝树。」
《漢語大詞典》:连枝花(連枝花)
并蒂花。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鏤玉同心藕,杂宝连枝花。” 唐 张说 《节义太子杨妃挽歌》之二:“绣腰长命綺,隐髻连枝花。”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笑倚连枝花,恭扶瑞藤杖。”
分類:并蒂
《國語辭典》:同气连枝(同氣連枝)  拼音:tóng qì lián zhī
同气,同胞兄弟。参见「同气」条。连枝,比喻兄弟。参见「连枝」条。同气连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七出:「女冠子有几个同气连枝,骚道士不与他工颦妍笑。」《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濡道:『我今尚无子息,同气连枝,不是我领去,教谁看管?』」
《国语辞典》:比目连枝(比目连枝)  拼音:bǐ mù lián zhī
比目,指比目鱼。连枝,指连理枝。「比目连枝」比喻情侣难以分舍。如:「證婚人致词,祝新人比目连枝,白头偕老。」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曲:「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
《国语辞典》:比翼连枝(比翼连枝)  拼音:bǐ yì lián zhī
比翼,比翼鸟。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双双并翅齐飞;连枝,连理枝。两棵枝干紧紧相连长在一起的树。「比翼连枝」形容夫妻或情侣亲密难分。宋。杨无咎〈鹧鸪天。湖上风光直万金〉词:「词共唱,酒俱斟。夜阑扶醉小亭阴。当时比翼连枝愿,未必风流得似今。」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词:「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國語辭典》:连枝比翼(連枝比翼)  拼音:lián zhī bǐ yì
连理枝,比翼鸟。语本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喻男女感情深厚,形影不离。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八出:「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漢語大詞典》:连枝并头(連枝並頭)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漢語大詞典》:连枝草(連枝草)
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故名苜蓿为怀风, 茂陵 人谓之连枝草。”
分類:苜蓿
《國語辭典》:连枝带叶(連枝帶葉)  拼音:lián zhī dài yè
1.连同树枝、树叶。如:「他连枝带叶的摘下几个橘子,拿在手中把玩。」
2.比喻兄弟血肉相连,关系密切。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也作「连枝分叶」。
《國語辭典》:连枝分叶(連枝分葉)  拼音:lián zhī fēn yè
比喻同出一源,关系密切。《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也作「连枝带叶」。
《國語辭典》:连枝分叶(連枝分葉)  拼音:lián zhī fēn yè
比喻同出一源,关系密切。《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也作「连枝带叶」。
《漢語大詞典》:连枝共冢(連枝共塚)
传说 战国 时, 宋康王 夺舍人 韩凭 妻 何氏 , 凭 怨而自杀, 何 闻亦殉情而死。 何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康王 弗听,分葬 韩 何 ,使冢相望。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宋 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树。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后因以“连枝共塚”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晚绣》:“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塚、共塚我也心欢悦。”
分類:舍人韩凭
《漢語大詞典》:连枝同气(連枝同氣)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 汉 苏武 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清 蒲松龄 《二月十一日答江西布政司李》:“卑职以牛马苦吏,险繫风涛之中,与令弟为患难友,风雨飘摇,互尽职守,殆不啻连枝同气也。”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如今这 虢国夫人 ,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 清 刘青藜 《地师》诗:“鹊巢鳩处纷争夺,连枝同气竞反覆。”
《國語辭典》:相思树(相思樹)  拼音:xiāng sī shù
1.植物名。豆科相思树属,常绿乔木。初生叶二回羽状,假叶单叶状,狭长,互生。头状花序金黄色,腋生。荚果扁平,线形,种子七至八粒。常作为行道树及庇阴树。材质为良好家具及薪炭材料。
2.传说中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朋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之树。韩朋娶妻何氏,妻美,后为康王所夺,韩朋含怨自杀,妻亦随之。康王大怒,命两冢相望,隔夜冢上长出梓木,树栖鸳鸯,常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称其木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
《漢語大詞典》:青陵粉蝶
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大夫 韩凭 取妻美, 宋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唐 李商隐 《蜂》诗:“ 青陵 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刘学锴 等集解:“末联‘青陵粉蝶’喻指妻室,谓其不必离恨重重,二月春回日暖,自当‘蜂’‘蝶’相逢也,此慰之之语。”
分類:离别妻室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國語辭典》:韩朋(韓朋)  拼音:hán péng
人名。战国时宋康王舍人,娶妻何氏。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后朋被囚,怨愤而自杀,不久妻亦随之。后有鸳鸯一对,常栖树头,交头悲鸣,或以为是韩朋夫妇的精魂。也作「韩凭」。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漢語大詞典》:韩蝶(韓蜨)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 韩凭 冢”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宋 大夫 韩凭 娶妻美, 宋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后因以“韩蜨”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 唐 李商隐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韩 蜨翻罗幙, 曹 蝇拂綺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