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氄毳
(1).鸟兽身上的细毛。借指精致细软的毛皮。 清 赵翼 《僧了凡衣狐裘》诗:“七条衣上带餘氊,氄毳煌煌气色鲜。”
(2).指呢绒等毛织物品。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之四:“昨日 林尚书 ,衔命下海滨。方当杜海物,氄毳拒其珍。”
《國語辭典》:洗澡  拼音:xǐ zǎo
用水洗身。《西游记》第一回:「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红楼梦》第二五回:「林黛玉信步便往怡红院中来,只见几个丫头舀水,都在回廊上围著看画眉洗澡呢!」
《漢語大詞典》:醉暖
酒后身上发热。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歌舞》:“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一本作“ 醉煖 ”。
《國語辭典》:搜身  拼音:sōu shēn
搜查身上有无夹带危险或违法物品。如:「出境时必须接受搜身检查。」
《國語辭典》:鸭黄(鴨黃)  拼音:yā huáng
小鸭。因小鸭毛色淡黄,故称为「鸭黄」。
《国语辞典》:随身宝(随身宝)  拼音:suí shēn bǎo
1.带在身上的宝物。比喻爱不释手,视如珍宝的事物。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这忍字是我随身宝。」
2.泛指可随身携带的实用物品。如:「这根竹杖可是我登山时的随身宝,驱蛇、赶狗、当拐杖,都靠它。」
《国语辞典》:狗毛  拼音:gǒu máo
1.狗身上的毛。
2.骂人的话。指人的头发如狗之毛。《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皇甫殿直一只手捽著僧儿狗毛,出这枣槊巷,径奔王二哥茶坊前来。」
《國語辭典》:鱼粉(魚粉)  拼音:yú fěn
将鱼体乾燥磨碎制成的粉状物。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B,营养价值高,为良好的饲料。
《漢語大詞典》:虱蚁
同“蝨蚁”。鱼身上生白点或黑点的病症。 清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八:“一交秋令,水自澄清,无俟添换矣。缸内不放兰草,一恐鱼虫藏匿致鱼不得食,二恐草烂水臭以致鱼生蝨蚁之患。”
《國語辭典》:香袋  拼音:xiāng dài
盛香料的袋子,用以薰衣驱避恶气。较精致的,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洛阳伽蓝记。卷五。凝圆寺》:「惠生初发京师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锦香袋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忙拾起一看,见是十锦春意香袋,也吓了一跳。」
《漢語大詞典》:雾文(霧文)
亦作“ 雾纹 ”。
(1).指鲛绡。 元 马祖常 《送宋诚夫大监祠海上诸神》诗:“龙户编鱼赋,鮫人织雾纹。”
(2).豹身上的花纹。 明 夏完淳 《秋郊赋》:“其兽则戒晨途於白虎,含雾文於赤豹。”参见“ 雾豹 ”。
《國語辭典》:雾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汉朝陶答子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劝其韬光养晦,隐迹全身。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贤士隐居不仕。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宋。苏轼 次韵王震诗:「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也作「南山隐豹」、「南山雾豹」。
《國語辭典》:松绑(鬆綁)  拼音:sōng bǎng
将绳索解开。
《國語辭典》:转嫁(轉嫁)  拼音:zhuǎn jià
1.女子改嫁。如:「先生过世多年了,她一直不肯转嫁。」
2.将所应承受的负担、罪名、损失等加诸在别人身上。如:「商家有时会将营业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国语辞典》:清洁者(清洁者)  拼音:qīng jié zhě
某种生物如鱼和虾,可将其他鱼类或生物身上的受伤组织、多馀的食物碎屑、藻类、外寄生虫等清除、移去,而使双方都获得好处,此种鱼或虾即称为「清洁者」。
《国语辞典》:锦蛇(锦蛇)  拼音:jǐn shé
动物名。爬虫纲黄颔蛇科。身上有美丽花纹,体型巨大,常达三公尺以上,无毒,以身体将饵食勒死后吞食。常分布于热带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