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疾
(1).病中起用,以表对其人的重视。 北周 庾信 《正旦上司宪府》诗:“ 枚乘 还起疾, 贡禹 遂弹冠。” 倪璠 注:“汉书曰:‘ 梁 客皆善属词赋, 乘 尤高。 孝王 薨, 乘 归 淮阴 。 武帝 自为太子闻 乘 名,及即位, 乘 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徵 乘 ,道死。’”
(2).犹起病,使病者恢复健康。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臣虽至愚,窃论今日之事,恐其由前之时而处以后之势,用后之术而求前之功,补泻杂医,不能起疾,禾莠参种,迄靡丰年,此所谓治国之意当先明者也。”
(3).引起祸患。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李膺 諫曰:‘使君前有严敌,后无继援,山民始附,於我观德。若纠以刻薄,民必不堪,众心一离,虽悔无及。何必起疾可以济师!’” 胡三省 注:“起疾,谓纠之以刻薄,民所不堪,则是兴长病端。”
《國語辭典》:心病  拼音:xīn bìng
1.不可、不愿告人的愁恨。《红楼梦》第九七回:「黛玉因昨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2.人的短处或怕人知道的隐私。《红楼梦》第六二回:「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
3.心脏病。如:「他的心病又复发了,现在在加护病房。」
《國語辭典》:病原  拼音:bìng yuán
1.生病的原因。也作「病源」。
2.病原菌的简称。参见「病原菌」条。
《国语辞典》:搆疾  拼音:gòu jí
引起疾病。《红楼梦》第一回:「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搆疾,日日请医调治。」
分类:起疾疾病
《漢語大詞典》:邪火
(1).中医指引起疾病的因素。亦指体弱引起的虚火。红楼梦第八三回:“以鱉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 茅盾 《子夜》十九:“也许就是那交易所里的人声和汗臭使得 吴荪甫 一时晕厥罢,他在汽车里已经好得多,额角上的邪火也渐渐退去。”
(2).邪恶的怒火。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第五章:“隐蔽在胸窝的邪火和深藏在心底的仇恨翻涌上来了。”
(3).方言。谓凶横不易对付。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新调来的伪队长--外号‘大老鸹’的--还邪火。他到酒店喝酒,肉铺称肉,不论买什么东西,都不给钱。”
《国语辞典》:非病原菌  拼音:fēi bìng yuán jùn
对人类、禽畜及植物不会引起疾病的细菌。如固氮菌、硝化菌、酵母菌等。
《国语辞典》:狂风大作(狂风大作)  拼音:kuáng fēng dà zuò
刮起疾遽猛烈的强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國語辭典》:病原虫(病原蟲)  拼音:bìng yuán chóng
寄生于人体,引发病症的原生物。如疟原虫等。如:「疟疾源自一种寄生病原虫,经由蚊子叮咬,进入人的血液里,在肝里潜伏增生,再回到血液中。」
《漢語大詞典》:病原体(病原體)
指能引起疾病的细菌、霉菌、病毒、病原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