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麦浪(麥浪)  拼音:mài làng
麦田中的麦苗遭风吹拂时起伏如浪的样子。宋。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诗:「鸦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國語辭典》:沦涟(淪漣)  拼音:lún lián
水波、微波。唐。王维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北涉元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列传六。张耒》:「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
《國語辭典》:荡潏(蕩潏)  拼音:dàng jué
摇荡涌出。唐。杜甫〈北征〉诗:「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國語辭典》:徊翔  拼音:huái xiáng
比喻仕途升迁的缓慢。《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國語辭典》:翻腾(翻騰)  拼音:fān téng
1.上下滚翻,翻动。如:「许多问题在他脑中翻腾,使他澈夜未眠。」
2.翻乱原来的顺序。比喻旧事重提。《红楼梦》第五五回:「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子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
3.辗转反侧。形容睡不著觉。《红楼梦》第四八回:「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4.变化翻新,推陈出新。宋。魏了翁〈贺新郎。旧日重阳日〉词:「造物翻腾新机杼,不踏诗人陈迹。」元。张养浩〈一枝花。用尽我套。梁州曲〉:「恨不的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也作「番腾」。
《國語辭典》:动荡(動蕩)  拼音:dòng dàng
不安定、不平静。如:「局势动荡」。
《國語辭典》:动荡(動盪)  拼音:dòng dàng
晃动、不稳定。如:「目前时局动荡,到处人心惶惶。」
《漢語大詞典》:柳浪
(1).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 明 高启 《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屠》诗:“雨后春波柳浪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吐虹丝於碧落,乃敢因月成阑;翻柳浪於青郊,谬説为花寄信。” 许杰 《惨雾》上:“柳林长满了绿叶,直遮蔽了远山的山巅,与苍碧的青天相接,相离不远的隔岸的 环溪村 ,已埋没在柳浪之中,找不到一个屋角了。”
(2). 唐 王维 辋川别墅 中的胜景之一。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别墅在 輞川 ,地奇胜,有 华子冈 、 欹湖 、 竹里馆 、 柳浪 、 茱萸沜 、 辛夷坞 ,与 裴迪 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国语辞典》:波痕  拼音:bō hén
1.物体掠过水面所留下的痕迹。
2.在还没有固结的沉积物表面,由于流水、风或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波浪起伏的表面,经过成岩作用保存下来。可指示流水方向与岩层的上下层序。
《國語辭典》:山脉(山脈)  拼音:shān mài
许多山岭相连,沿一定方向延伸而成系统者。如:「中央山脉」、「雪山山脉」。
《國語辭典》:颠顿(顛頓)  拼音:diān dùn
倾仆、困顿。唐。韩愈〈答崔立之书〉:「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
《漢語大詞典》:坡陁
亦作“ 坡陀 ”。
(1).山势起伏貌。 唐 杜甫 《北征》:“坡陀望 鄜畤 ,巖谷互出没。” 宋 苏轼 《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
(2).不平坦。 唐 韩愈 《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
(3).山;山坡。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漢語大詞典》:绿浪
(1).碧波。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平沙緑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唐 白居易 《正月三日闲行》诗:“緑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2).比喻被风吹动起伏不定的农作物。 宋 苏轼 《答郡中同僚贺雨》诗:“登城望麰麦,緑浪风掀舞。”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这儿是半山窝里一道川,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在夏风里掀起一层层绿浪。”
《漢語大詞典》:重岭(重嶺)
重迭起伏的山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羣山叠秀,重岭干霄。” 唐 张说 《华巅应制》诗:“玉凿重岭应,緹綺薄云迎。”
《國語辭典》:屈服  拼音:qū fú
1.曲折起伏。《庄子。大宗师》:「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2.低头服输。《后汉书。卷四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宋均》:「彊者为雄,弱即屈服。」也作「屈伏」。
《漢語大詞典》:龙拿(龍拏)
龙腾起捉物貌。形容山势起伏蜿蜒。 唐 崔橹 《过南县麻姑山》诗之一:“盘疑虎伏形难写,展认龙拏势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