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走卒  拼音:zǒu zú
供人差遣奔走的奴仆。《汉书。卷六七。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只说你自家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好叫他添手垫脚的与你做个走卒。」
《漢語大詞典》:儿童走卒(兒童走卒)
比喻见闻最浅陋的人。宋史·司马光传:“ 光 居 洛 十五年,儿童走卒皆知 司马君实 。”
《國語辭典》:贩夫走卒(販夫走卒)  拼音:fàn fū zǒu zú
经营小本生意或替人跑腿的人。泛指生活在下阶层的老百姓。《孽海花》第一八回:「通国无不识字的百姓,即贩夫走卒,也都通晓天下大势。」
《漢語大詞典》:贩夫驺卒(販夫騶卒)
小商贩和隶役。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清 龚自珍 《王仲瞿墓表铭》:“以故 大江 之南, 大河 之北,南至 闽 粤 ,北至 山海关 、 热河 ,贩夫騶卒,皆知 王举人 。”亦作“ 贩夫走卒 ”。 阿英 《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馀,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二五章:“﹝龙翔队﹞向来眼高于顶,岂可与这些贩夫走卒为伍?”
《國語辭典》:下走  拼音:xià zǒu
1.自称的谦词。《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
2.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南齐。孔稚圭〈上新定律注表〉:「将恐此书,永坠下走之手矣。」
《國語辭典》:曳剌  拼音:yè là
契丹语中指健儿、兵卒。杂剧中则多指胥吏走卒。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剌勾追。」也作「拽刺」。
分類:走卒衙役
《漢語大詞典》:保丁
(1). 宋 代保甲制中的乡兵。宋史·兵志六:“ 熙寧 初, 王安石 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参见“ 保甲 ”。
(2).旧时保里的差役,保长的走卒。 段荃法 《凌红蝶》:“保长怒了,又加派两个保丁,都提着柳木棒子,寻上门来。”参见“ 保甲 ”。
《漢語大詞典》:保甲
(1). 宋 代的一种乡兵制度。 熙宁 初, 王安石 变募兵而为保甲。其法是:十家为一保,有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有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有正副都保正。家有两丁以上者,选一人做保丁,组成保甲,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参阅宋史·兵志六文献通考·兵考五·兵制
(2).旧时统治人民的户籍编制。 清 代保甲之法,十户为牌,设一牌头,十牌为甲,设一甲头;十甲为保,设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解放前,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役办法。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七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在它统治的各省市一律推行这种户籍制度。参阅《清朝文献通考·户口考一》《职役考一》《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注释。
《漢語大詞典》:拽剌
契丹语。走卒,健儿。《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 安重荣 执 契丹 奉使拽剌,乃使轻骑掠 幽州 南境。”辽史·百官志二:“走卒谓之拽剌。”参见“ 曳剌 ”。
《國語辭典》:曳剌  拼音:yè là
契丹语中指健儿、兵卒。杂剧中则多指胥吏走卒。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洒家是个曳剌,接相公来。」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剌勾追。」也作「拽刺」。
分類:走卒衙役
《漢語大詞典》:小楼罗(小樓羅)
亦作“ 小娄罗 ”。亦作“ 小嘍囉 ”。
(1).指短小而精悍伶俐的人。宋史·张思钧传:“ 思钧 起行伍,征讨稍有功,质状小而精悍。 太宗 尝称其楼罗,自是人目为‘小楼罗’焉。”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小娄罗,你跟了我 酷寒亭 救哥哥走一遭去。”
(2).指绿林的兵卒。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不知后面几个小娄罗赶上,把一条索子,将 杨温 缚了。”《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一个山寨,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嘍囉。”
(3).今多指坏人的走卒。
《漢語大詞典》:跟丁
旧时跟随在主人身边供使唤的人。亦喻指走卒。 鲁迅 《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至于有些 中国 报,那是无须多说的,因为原是洋大人的跟丁。”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一章:“ 蹇小湖 仍在问他的跟丁:‘你又怎么晓得走这一条路呢?’”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一章:“外号人称‘抓鱼儿’的,带着两个跟丁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