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申水
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
《国语辞典》:美元  拼音:měi yuán
美国的货币名称。也称为「美金」、「美圆」。
分类:美国货币
《漢語大詞典》:中币(中幣)
中等的货币。管子·国蓄:“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分類:中等货币
《國語辭典》:贬值(貶值)  拼音:biǎn zhí
某一货币、贵金属或通货,其对外价值降低之意。
《漢語大詞典》:方币(方幣)
战国 楚 货币的一种。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时代四》:“第四种是 楚国 方币。正方形,中间整齐地划了十六个小方格。每一小方格中有的又铸有‘一两’二字。十六个小方格是十六两。”
分類:货币
《漢語大詞典》:换兑
原指货币兑换。引申为以命抵命。《金瓶梅词话》第九二回:“犯夜的到拿住巡更的了,教汉子踢我。我和你这淫妇换兑了罢,要这命做甚么!”
《漢語大詞典》:夹锡钱(夾錫錢)
宋徽宗 时 蔡京 奏请铸造的一种铜锡合金的货币。因铜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宋史·食货志下二:“初, 蔡京 主行夹锡钱,詔铸於 陕西 ……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每緡用铜八斤,黑锡半之,白锡又半之。”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一:“ 蔡京 当国,凡以金银丝帛等贸易,勿受夹锡钱者,以法惩治。盖其时有以金银为用者矣。”
《國語辭典》:布货(布貨)  拼音:bù huò
古代钱币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是为布货十品。」
《漢語大詞典》:贝朋(貝朋)
古代串贝而成的货币。相传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五节:“大抵贝朋用为通行货币之事即起源于 殷 人,其贝形由图录及我所见之实物(日本东京博物馆有真贝、石贝、铜贝诸事陈列)观察,实为海贝,即学名所称为货贝(Cypraeamoneta)者,此决非 黄河 流域中部所能产。虽其初必有用为颈饰之一阶段,然其来源则必出于滨海民族之交易或抢劫。”
分類:货币
《國語辭典》:刀币(刀幣)  拼音:dāo bì
一种中国古代的钱币,形状似刀。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也作「刀布」。
《國語辭典》:筹马(籌馬)  拼音:chóu mǎ
古时投壶计算胜负的器具。今多用于称赌博记数之物。《礼记。少仪》:「不擢马。」唐。孔颖达。正义:「投壶立筹为马,马有威武,射者所尚也。凡投壶每一胜,辄立一马,至三马而成胜。」明。袁宏道〈步小修韵怀景升〉诗:「歌楼夜雨蜡灯红,袖压金卮点筹马。」也作「筹码」。
《漢語大詞典》:寸头(寸頭)
(1).旧时商人对货币周转数量的别称。如:敝号近来寸头紧,请宽限几日。
(2).称头寸。
(3).短发平头。 张斌 《爆炸》:“他三十多岁,穿全套不戴领章的军服,寸头,面孔很严肃,有一双鹰一般的眼睛。” 刘厚明 《黑箭》:“满脑袋又黑又密,猪棕刷子似的寸头扎煞着。”
《漢語大詞典》:钱帖(錢帖)
钱票。一种民间发行的代用货币。 锺广生 《辛亥新疆定变纪略》:“初七初八两日,哄传乱事将起,民间持钱帖向店肆易取现緡者,途为之塞。” 萧红 《生死场》七:“菜价低了,钱帖毛荒。粮食也不值钱。”
《漢語大詞典》:明刀
古代刀形货币的一种。因上有“明”字,故名。有 齐 明刀、 燕 明刀之别。为 战国 时代 齐 、 燕 、 赵 诸国的铜币,流通范围很广。参阅 丁福保 《历代古钱图说·周与列国》
分類:刀形货币
《國語辭典》:人民币(人民幣)  拼音:rén mín bì
大陆地区法定货币。以圆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