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督责
责实
言责
任责
责成
黜责
不责
塞责
责任
责罚
自责
责躬
责降
逃责
忧责
《國語辭典》:督责(督責)  拼音:dū zé
督促责备。《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朝廷督责严切,其呼延绰却带领得张横,反叛朝廷,亦来投宋江为寇。」
《漢語大詞典》:责实(責實)
求实;符合实际。《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右臣伏以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吏皂隶,未尝无人,而况於学校贡举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今舍其大而举其细,岂责实之议乎!”
《國語辭典》:言责(言責)  拼音:yán zé
负进言的责任。《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漢語大詞典》:任责(任責)
(1).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又有号令之不一,任责之不明,当亦速变者也。”《元典章·台纲·稽迟罚俸不须问审》:“诸衙门正官、首领官吏,各有任责。”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古人一饭之德尚且不忘,况我和你腰金衣紫,駟马高车,而受任责如此。”
(2).负责。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自有各路监司任责指挥,人情少安,方敢向前措置。”宋史·理宗纪四:“﹝ 开庆 元年十月﹞丙戍,以 赵葵 为沿 江 江 东宣抚使置司 建康 ,任责捍御。癸巳, 向士璧 权兵部侍郎、 湖南 安抚使兼知 潭州 ,任责 广西 边防。”
《國語辭典》:责成(責成)  拼音:zé chéng
要求他人完成任务。《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淮南子。主术》:「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漢語大詞典》:黜责(黜責)
贬斥;责罚。后汉书·王丹传:“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輒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旧唐书·段平仲传:“ 平仲 与 吕元膺 抗疏论列,请加黜责。”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果能激浊扬清,不畏强御者,量加旌奬;其狥私容奸,及蔽贤不举者,量行黜责。”
分類:贬斥责罚
《韵府拾遗 陌韵》:不责(不责)
隋书卢思道传又著劳生论曰耳倦丝桐口饫珍旨虽素论以为非而时宰之不责末俗蚩蚩如此之弊
分类:不责
《國語辭典》:塞责(塞責)  拼音:sè zé
1.抵偿过失、抵罪。《韩诗外传》卷一○:「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2.尽其责任。《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3.敷衍了事。《明史。卷二○六。列传。张逵》:「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挂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國語辭典》:责任(責任)  拼音:zé rèn
1.所应做的本分。如:「人人都有珍惜地球资源的责任。」《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原是他的责任,生恐太太知道了说他。」
2.在道德或法律上,要求行为人就其行为之结果负责。
《國語辭典》:责罚(責罰)  拼音:zé fá
惩治处罚。《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温侯深怪公等不肯向前,要来责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孩儿愿改从前过失,侍奉二亲,官府已责罚过,任父亲发落。」
《國語辭典》:自责(自責)  拼音:zì zé
自我谴责或责备。如:「他有这种下场,都是咎由自取,你不必自责。」
《漢語大詞典》:责躬(責躬)
反躬自责。后汉书·郭太传:“ 蘧瑗 、 颜回 尚不能无过,况其餘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唐 常建 《赠三侍御》诗:“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七回:“﹝ 宋太宗 ﹞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二过。”
《漢語大詞典》:责降(責降)
贬官降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近岁尝任侍从者,虽被夺职,亦偃然以达官自居,凡遇庶僚,必居其上,无所屈,则非復责降之本意矣。”宋史·高宗纪一:“ 张邦昌 坐僭逆,责降 昭化军 节度副使, 潭州 安置。”
分類:贬官降职
《漢語大詞典》:逃责(逃責)
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漢語大詞典》:忧责(憂責)
(1).负责,担负重任。后汉书·张酺传:“朝廷望公思维得失,与国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
(2).责任,重任。《晋书·刘颂传》:“若未尽其理,虽经异时,忧责犹追在陛下,将如之何?”《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