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苏秦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例句

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陈子昂 送梁李二明府

典故 
征鸿负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三〈江淹·诗·赤亭渚诗〉~559~
吴江泛丘墟,饶桂复多枫。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气红。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马负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7 【介绍】: 清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元年武进士。授头等侍卫。累迁福建漳州镇总兵,疏请严治漳州“闯棍”之恶习。历琼州、金门、台湾、狼山诸镇,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卒谥昭毅。
《漢語大詞典》:负书(負書)
(1).背负书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南史·文学传·刘勰:“初, 勰 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未为时流所称。 勰 欲取定於 沈约 ,无由自达,乃负书候 约 於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 取读,大重之。”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负书从我盍归去,羣仙正草新宫铭。”
(2).背负。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沉璧於 雒 ,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 唐 萧昕 《洛出书》诗:“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漢語大詞典》:龟书(龜書)
(1).谓神龟负书。文选·张衡〈东京赋〉:“龙图授 羲 ,龟书畀 姒 。” 薛综 注:“尚书传曰:‘天与 禹 , 洛 出书,谓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 氏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 汤 武 以下,夫何足徵。” 明 杨慎 《观〈论衡〉有感衍其义为韵语》:“龙图天苞呈,龟书地符示。”《宋书·符瑞志上》:“ 洛 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谓‘ 洛 岀“书”者也。’”参见“ 洛书 ”。
(2).神龟所负之书。指“洛书”。
分類:神龟负书
《國語辭典》:洛书(洛書)  拼音:luò shū
相传夏禹治水,神龟从洛水出现,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而排列其次第,乃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称为「洛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
《漢語大詞典》:负素(負素)
背负书籍。指勤奋读书。素,写书的纸,指书籍。新唐书·儒学传序:“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漢語大詞典》:负帙(負帙)
亦作“ 负袟 ”。 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梁书·武帝纪中:“朕思阐治纲,每敦儒术,軾閭闢馆,造次以之。故负袟成风,甲科间出,方当置诸周行,饰以青紫。”魏书·邢峦传:“ 峦 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都讲开黌,诗生负帙。”隋书·经籍志一:“四方鸿生鉅儒,负袠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
《漢語大詞典》:担笈(擔笈)
担负书箱。指外出求学。魏书·高允传:“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彩,以归语田里。”
《国语辞典》:负笈从师(负笈从师)  拼音:fù jí cóng shī
负笈,背负书籍。「负笈从师」指出外求学。唐。王勃〈山亭兴序〉:「负笈从师,二千馀里。」
《漢語大詞典》:征鸿(征鴻)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漢語大詞典》:征雁
亦作“ 征鴈 ”。 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南朝 梁 刘潜 《从军行》:“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简能东游》诗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宋 秦观 《忆秦娥》词:“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明 高启 《送张员外从军越上》诗:“秋声万里随征鴈,南北 长江 竟谁限?”
《漢語大詞典》:征雁(征鴈)
见“ 征雁 ”。